《雨中花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9:19: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下桂花如绣。门外月华如昼。云母屏开,水精帘卷,照见姮娥瘦。记得中秋风雨后。今夜清光依旧。怕犀箸风高,玉杯露冷,空把仙裙绉。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下,桂花盛开,宛如绣品般美丽;门外的月光明亮得如同白昼。云母屏风打开,水晶帘子卷起,映照出瘦弱的嫦娥。想起中秋节后风雨过后的情景,今晚的清亮月光依然如故。只怕那高风中犀箸(筷子)摇晃,玉杯里的露水冰冷,只能无奈地把仙裙轻轻折叠。
注释:
- 桂花:指的是桂树的花,是一种象征吉祥、清香的花。
- 月华:月光,形容月亮的光辉。
- 云母:一种矿物,用于制作屏风等,具有美丽的光泽。
- 姮娥: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
- 犀箸: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象征高贵。
- 玉杯:用玉制成的杯子,象征清雅。
- 仙裙:仙女所穿的裙子,象征梦幻和美丽。
典故解析:
“姮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广为流传,象征着孤独、美丽和不朽。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通常与团圆、赏月、思念有关,诗中提到的“中秋风雨后”暗示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东阳(1480-1552),字明仲,号牧斋,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及政治家。他以气韵生动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中秋节,时值风雨后的清朗夜晚,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雨中花 其三》展现了李东阳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清丽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开头两句描绘了庭院中的桂花与门外明亮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云母屏开,水精帘卷”的描写,暗示了月光的照耀,映射出嫦娥的身影,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中秋节的回忆让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尽管今夜的月光依旧清明,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惆怅却愈发显现。最后几句“怕犀箸风高,玉杯露冷,空把仙裙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仙裙的轻折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暗示着无法再现的美好。
整首诗把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李东阳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表达出一种对美好过往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下桂花如绣:描绘了桂花的美丽,像是精致的绣品。
- 门外月华如昼:月光明亮,仿佛白天。
- 云母屏开,水精帘卷:云母屏风与水晶帘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
- 照见姮娥瘦:月光照射下,映现出嫦娥的身影,暗示着她的孤独。
- 记得中秋风雨后:回忆起中秋节后的景象,暗含对往昔的怀念。
- 今夜清光依旧:今夜的明月仍然如昔。
- 怕犀箸风高,玉杯露冷:对未来的担忧与对时光的感慨。
- 空把仙裙绉:无奈地收起仙女般的裙子,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无可奈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比作绣品,突出其美丽。
- 拟人:嫦娥被描绘得如同人般真实,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云母屏开,水精帘卷”,展示了诗的工整与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探讨了时光的流逝与对美好回忆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美好和吉祥,传递出对家乡的思念。
- 月华:象征纯洁与明亮,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姮娥:象征孤独与思念,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指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B. 中秋节的嫦娥
- C. 白蛇传中的白娘子
-
诗中“云母屏开,水精帘卷”描绘了什么?
- A. 诗人的房间
- B. 自然界的美景
- C. 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B. 对人世间的批判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而李东阳的《雨中花 其三》则通过月光与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两者都通过月亮这一意象,展示了对过去的感慨与思念,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东阳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