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雨过后,蝉鸣声响起,秋风瑟瑟,松树和桂花香飘散。
青苔覆盖了台阶,白鸟依旧在这里徘徊不去。
傍晚的雾气在深树间升起,斜阳照在小楼之下。
谁能想到竹西的那条小路,歌声和乐声依然是扬州的旋律。
注释:
- 蝉噪:蝉鸣,表示夏末秋初的季节。
- 飘萧:形容秋风的萧瑟。
- 青苔:指长在石阶上的苔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故迟留:这里的“故”表示“依然、仍然”,白鸟在此依旧逗留。
- 暮霭:傍晚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歌吹:歌声和乐声,指代扬州的繁华与热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律与古诗,作品以清新、自然、细腻见长。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风格豪放而又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题扬州禅智寺》写于杜牧游历扬州时,诗中描绘了扬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反映了他对扬州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天的图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首句“雨过一蝉噪”引入了季节的变化,雨后的清新让蝉鸣显得格外响亮,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来临。接着,诗人通过“飘萧松桂秋”描绘出秋风的萧瑟,松树与桂花的香气在空中飘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两句则通过青苔与白鸟的描写,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静谧。青苔覆盖的阶梯象征着岁月的沉淀,而留鸟则显示出一种依恋和不舍。随着细腻的描写,诗人在“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中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傍晚的雾气与斜阳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显忧伤的意境。
最后两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则将视角转向扬州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独特文化的赞美。杜牧以此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慨,展现了他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一蝉噪:雨后,蝉开始鸣叫,暗示夏季向秋季的过渡。
- 飘萧松桂秋:描绘秋天的景象,松与桂相伴,风中带有清冷感。
- 青苔满阶砌:青苔长满了石阶,暗示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侵蚀。
- 白鸟故迟留:白鸟依然停留在此,表现出自然的静谧与生命的延续。
- 暮霭生深树:傍晚的雾气从深树间升起,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斜阳下小楼:斜阳照在小楼之下,表现出温暖的黄昏气息。
- 谁知竹西路:引出扬州的美好,暗示此地的繁华。
- 歌吹是扬州:歌声和乐声交织,彰显扬州的文化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青苔满阶砌”暗示时间的流逝。
- 拟人:白鸟的“故迟留”赋予鸟类以情感,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如“雨过”与“蝉噪”。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扬州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蝉:象征夏天的消逝与生命的声音。
- 青苔:代表着岁月的沉淀与沧桑。
- 白鸟:象征着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 暮霭: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与静谧的来临。
- 斜阳:代表着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过一蝉噪”中“蝉”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青苔满阶砌”中的“青苔”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时光的流逝
C. 自然的美好
D. 未来的希望 -
诗的最后一句“歌吹是扬州”表达了什么?
A. 对扬州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憧憬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杜牧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