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夜坐约王子充同作》
时间: 2025-01-01 15:2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山动暝色,红日下蒙翳。
川光生夜明,一白欲无地。
星斗可俯拾,恍疑青天坠。
旷景与心涵,直接溟涬际。
若非隔林锻,不知有人世。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山峦被夜色笼罩,红日渐渐被云雾遮掩。
河水在夜晚闪烁着光辉,仿佛一片白色的土地。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似乎可以随手捡起,恍惚间怀疑青天是否已坠落。
辽阔的景色与我的心灵交融,直达深邃的水面。
若不是隔着林木的锻造,我还不知道人间的存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动暝色:夜色来临,四周山峦仿佛在动。
- 蒙翳:被云雾遮盖。
- 川光:河流的光辉。
- 一白欲无地:白光照耀,似乎没有尽头的土地。
- 俯拾:低头就能捡起。
- 恍疑:恍惚间怀疑。
- 溟涬际:指深邃的水面或境界。
- 隔林锻:意思是隔着树林,锻造出一种距离感。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典故较少,主要是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濂(1310年-1381年),元代初期的诗人和文学家,字景濂,号澄江,江苏人。他以诗、文、书法著称,尤其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诗人与友人王子充一起夜坐于川边,观赏夜景,抒发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夜晚宁静的沉思与感悟。开篇用“动暝色”与“红日下蒙翳”描绘了黄昏时分四周山峦的阴暗与日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川光生夜明,一白欲无地”展现了河水在夜色中反射的光辉,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星斗可俯拾”一句,诗人以星星的闪烁传达出对宇宙的敬畏与对自然的亲近,恍惚间让人觉得天上星斗触手可及,表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向往。最后几句通过“旷景与心涵”表达了自然景色与心灵的交融,深刻而富有哲理,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悟,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山动暝色:描绘四周的山在夜色中变得朦胧,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红日下蒙翳:太阳落下,云雾遮蔽,暗示白昼的结束。
- 川光生夜明:河流在夜色中闪烁,象征着生命的光辉依然存在。
- 一白欲无地:白光照耀下的河流似乎延伸到无尽之地,表达了对自然广袤的感慨。
- 星斗可俯拾: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似乎可以随手捡起,表现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
- 恍疑青天坠:诗人一时恍惚,感觉青天似乎要坠落,表现出对宇宙的思考。
- 旷景与心涵:广阔的景象与我的内心交融,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直接溟涬际:直达深邃的水面,暗示心灵在自然的启迪下达到更高的境界。
- 若非隔林锻:若不是有树木的阻隔,诗人或许不会意识到人世的存在,表现出对孤独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间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星斗以可捡的特性,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情味。
- 对仗:如“动暝色”和“红日下蒙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索,呼应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稳重与永恒,代表自然的伟大。
- 川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希望。
- 星斗:代表宇宙的神秘与无穷,象征理想与追求。
- 夜色:象征宁静与思考,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四山动暝色”中的“动”字是什么意思?
- A. 移动
- B. 改变
- C. 激荡
- D. 开始
-
诗中“星斗可俯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惊讶
- C. 亲近自然
- D. 哀伤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 C. 对人生的思考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宋濂的《川上夜坐约王子充同作》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均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具哲理性,后者则更具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