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辞四首 静室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3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静室似僧庐,绝与黄尘隔。
引雀喜留黍,惜苔懒穿屐。
有时倚幽轩,情境一何寂。
只有岩华飞,随风亦无迹。
明月出东山,照见西林明。
龙蛇布满地,欲步还自惊。
试问夜何其,鸟喧自知更。
谁探千载意,寂默乃其情。
白话文翻译
这间静室就像是僧人的茅舍,完全与尘世的喧嚣隔绝。
我在这里引来雀鸟,享受留存的黍米,却又惋惜青苔,懒得穿鞋走动。
时常倚靠在幽静的窗前,情境是多么的宁静。
只有岩石上的花瓣随风飘飞,根本无迹可寻。
明月从东山升起,照亮了西边的树林。
地上布满了龙蛇,想要走动却又感到惊恐。
不禁问夜晚为何如此,鸟儿的喧闹自知天晓。
谁能探知千年后的意境,寂静才是它真正的情感。
注释
- 静室:安静的房间,寓意清净与宁静。
- 僧庐:僧人的居所,象征隐逸与清净。
- 黄尘: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代表世俗的烦恼。
- 引雀:吸引小鸟的意思,这里可能象征着归隐生活的乐趣。
- 岩华:岩石上的花,象征自然的美。
- 龙蛇:形容地面上的杂草或小动物,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恐惧的感觉。
- 千载意:千年后的意境,表现时间的流逝与人世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濂(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诗文俱佳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古辞四首 静室二首 其二》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世事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而宁静的环境,诗人在静室中独享安宁,远离世俗的喧嚣。开篇以“静室似僧庐”引入,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暗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厌倦。紧接着,通过“引雀喜留黍”的细节,展示了他在宁静中享受自然的情趣,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明月出东山,照见西林明”的意象,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将月光与树影的交织描绘得如诗如画,展现了清晰而温柔的自然景象。尤其是后半部分,诗人以“龙蛇布满地,欲步还自惊”来表现内心的惊恐和对外界的敏感,反映了他在宁静中仍然感受到的潜在威胁。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深切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短暂、喧嚣与宁静的深刻理解。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静室似僧庐:表示该房间静谧,像僧人的庙舍,隐喻一种清净的生活方式。
- 绝与黄尘隔:与世俗的尘埃完全隔绝,强调宁静的环境。
- 引雀喜留黍:通过吸引鸟儿的方式,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喜悦。
- 惜苔懒穿屐:对青苔的惋惜,暗示对自然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懒散的态度。
- 有时倚幽轩:时常倚靠在幽静的窗前,感受环境的宁静。
- 情境一何寂:感叹环境的清静,突显诗人的内心世界。
- 只有岩华飞:岩上的花瓣随风而动,象征自然的无常与美丽。
- 随风亦无迹:花瓣随风而去,表达出一种虚无与无常的感受。
- 明月出东山:明亮的月亮从东边升起,照耀着西边的树林,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 照见西林明:借月光的明亮,展现自然的美。
- 龙蛇布满地:地上有许多小动物,生机勃勃却又令人感到恐惧。
- 欲步还自惊:想要走动却又害怕,表现出对未知的恐惧。
- 试问夜何其:对夜晚的疑问,暗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鸟喧自知更:鸟儿的叫声让人知道时间已晚,增加了夜晚的神秘感。
- 谁探千载意:谁能理解千年后的意境,体现了时间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
- 寂默乃其情:宁静与寂默才是诗人内心真正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静室比作僧庐,强调清净的环境。
- 拟人:鸟喧自知更,赋予鸟儿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明月出东山,照见西林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宁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静室: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 明月:象征光明、希望与时间的流逝。
- 岩华:象征自然之美与生命的短暂。
- 龙蛇: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潜在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静室似僧庐”的意思是?
- A. 诗人喜欢热闹的生活
- B. 诗人追求宁静的生活
- C. 诗人住在城市
-
“明月出东山,照见西林明”中,明月的象征是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内心的焦虑
- C. 自然的美
-
诗中“试问夜何其”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夜晚的长短
- B. 时间的意义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本诗同样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景色,而宋濂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