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双峰驿楼与故人陈哲言别》
时间: 2025-01-06 15:4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宿双峰驿楼与故人陈哲言别
作者: 王称 〔明代〕
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
扁舟泊江汜,候吏欣相迎。
登楼引孤兴,开筵坐空明。
杯分敛溪绿,帘捲双峰青。
几席湛碧流,兰气浮冠缨。
泠泠露丛鹊,中夜四五惊。
偶因念物性,终焉感吾情。
十载怀一枝,三匝栖未宁。
兹晨胡为哉,又逐孤云征。
良宵一邂逅,明发增屏营。
萧萧众籁寒,万壑同时鸣。
缄辞别知己,解缆摇行旌。
白话文翻译:
山色渐暗,烟雾已散,林间微凉,明月初升。
小舟停泊在江边,等候官吏欣然相迎。
登上楼阁引发孤独的兴致,摆开筵席坐在明亮的月光下。
酒杯分给溪水的绿色,帘子卷起双峰的青影。
几席间碧流荡漾,兰香飘浮在冠缨之上。
清脆的露水声中,夜半四五只鹊鸟惊飞。
偶然想到万物的本性,最终感慨我自己的情感。
十年来怀念一枝花,三次停留也未曾安宁。
今晨为何而来,又随孤云继续征途?
良宵一场偶遇,晨光中增添了行营的屏风。
萧瑟的寒风中,万壑同时发出声音。
缄口辞别知己,解缆启航摇动旗帜。
注释:
- 山暝:山色渐暗。
- 扁舟:小舟。
- 敛溪绿:指溪水的绿色酒液。
- 兰气浮冠缨:兰花的香气弥漫在冠带之上。
- 泠泠:清脆而响亮的声音。
- 众籁:众多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称,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流露出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与好友陈哲言别离之际,诗人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之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间的自然景色和与故人分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以“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在江边小舟上等待友人的情景,表现了对友人的期待与欢喜。随着筵席的开启,诗歌的情感愈发浓烈,酒杯中的溪水绿色与双峰的青影交相辉映,形成了视觉的美感。
诗中多次提到自然元素,如“兰气”、“露丛鹊”等,增强了诗的意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最后,诗人感慨十年友情的珍贵,虽有不舍,但又不得不继续自己的旅程。整首诗情感真切,含蓄而深刻,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暝烟已敛:山的轮廓在黄昏中渐渐消散,烟雾也随之散去。
- 林凉月初生:林间微风拂面,月光开始升起,形成一种清凉的气息。
- 扁舟泊江汜:小舟停靠在江边的水洼处,描绘出宁静的场景。
- 候吏欣相迎:期待官吏的到来,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兴奋的情绪。
- 登楼引孤兴:登上楼阁,激起了孤独的兴致。
- 开筵坐空明:展开筵席,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 杯分敛溪绿:酒杯中盛满了如溪水般的绿色酒液,象征着自然的馈赠。
- 帘捲双峰青:卷起窗帘,双峰的青影映入眼帘,形成美好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比作溪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酒的清新。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 对仗:如“杯分敛溪绿,帘捲双峰青”,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旅程的思考。诗人在与故人分别时,既有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思索,展现了哲理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坚韧与永恒。
- 月:象征清明与孤独。
- 溪:代表着流动与生命。
- 兰:象征高洁与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舟
C. 货船
D. 漁船 -
“杯分敛溪绿”中的“溪绿”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酒
B. 绿色的水
C. 绿色的草
D. 绿色的山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冷漠
B. 愤怒
C. 珍惜
D. 忘记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称的《晚宿双峰驿楼与故人陈哲言别》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月夜的景象,但王称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强调个体的孤独与洒脱。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不同时代诗人对自然的不同感悟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称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