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教题梅》

时间: 2025-01-04 10:17:53

剌剌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意思解释

应教题梅

作者: 王冕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剌剌北风吹倒人,
乾坤无处不沙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
谁信江南别有春。


白话文翻译:

北风呼啸,吹得人都站不稳,
天地之间满是沙尘。
长城下,胡人的孩子都冻死了,
谁能相信江南的春天依然存在?


注释:

  • 剌剌: 形容风声,形容北风猛烈而刺耳。
  • 沙尘: 沙土和尘土,指天气干燥,风沙弥漫的景象。
  • 胡儿: 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孩子,这里表现出他们的凄惨处境。
  • 长城: 中国古代防御工事,象征着国家的边防和抵御外敌的力量。
  • 江南: 指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通常与春天的繁花相连。

典故解析:

  • 该诗提及的长城,象征着中国的边疆防线,反映了历史上北方民族入侵的威胁。
  • 江南的春天常被视为温暖与生机的象征,与北方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诗人、画家,以其山水画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北方寒冷与南方春暖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应教题梅》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北方的严寒和南方的春意,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头两句描述了北风的凶猛和沙尘的弥漫,生动地呈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困境。随后,诗人提到长城下胡儿的冻死,突显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展现了边疆人民的悲惨处境。最后一句“谁信江南别有春”,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间苦难的同情,是王冕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剌剌北风吹倒人”:描绘北风的猛烈,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 “乾坤无处不沙尘”:强调环境的恶劣,令人窒息的沙尘使天地黯然失色。
    • “胡儿冻死长城下”:用具体的事例展现北方人民的苦难,令人心痛。
    • “谁信江南别有春”:反问句式,表达对现实的怀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北风与人形象化,增强了风的凶猛感。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北方的严寒和南方的春意,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 北风: 象征着严酷与无情,暗示社会的动荡。
  • 沙尘: 代表了环境的恶劣,映衬人们的困苦。
  • 长城: 体现了国家的防线与历史的沉重。
  • 江南春: 象征美好与希望,与北方的寒冷形成对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剌剌北风”形容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 A. 暖风
    • B. 北风
    • C. 雨水
    • D. 阴云
  2. “谁信江南别有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快乐
    • C. 怀疑
    •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应教题梅》都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但《春望》更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而《应教题梅》则专注于个体的悲惨命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王冕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