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地东风卷怒涛,
桃花春浪禹门高。
垂虹直下三千尺,
冉冉金钩钓巨鳌。
白话文翻译:
忽然间,东风卷起了怒涛,桃花在春浪中涌起,映衬着禹门的高峻。悬挂的彩虹笔直地降下三千尺,轻轻摇晃着金钩,仿佛在钓取巨大的鳌鱼。
注释:
- 蓦地:突然,忽然。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怒涛:猛烈的波涛,形容海浪汹涌的样子。
- 桃花春浪:春天的桃花随着浪潮起伏。
- 禹门:指的是古代传说中治水的英雄大禹的门,象征着雄伟。
- 垂虹:悬挂的彩虹。
- 三千尺:形容虹的高度,夸张手法。
- 冉冉:轻轻地,缓缓地。
- 金钩:钓鱼用的钩子,这里指代渔具。
- 巨鳌:传说中的巨大海龟。
典故解析:
“禹门”意指大禹治水的地方,是对古代治水英雄的纪念;“巨鳌”则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象征着巨大的力量与自然的威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景先,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歌鉴赏:
《星岩二十景·虹桥雪浪》是一首充满动感与画面感的诗。诗人在开篇便以“蓦地东风卷怒涛”揭开了诗的序幕,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东风如何唤醒了大海的怒涛,给人一种瞬间的震撼感。接着“桃花春浪禹门高”,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将桃花与汹涌的浪潮联系在一起,蕴含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禹门”作为典故的引入,则增强了诗的历史厚度。
“垂虹直下三千尺”则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彩虹的壮丽,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结合,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最后一句“冉冉金钩钓巨鳌”,不仅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同时也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与征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蓦地东风卷怒涛:突如其来的东风将海浪卷起,描绘了风和波涛的激烈动感。
- 桃花春浪禹门高:桃花在春天的浪潮中摇曳,禹门高耸,体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历史的深远。
- 垂虹直下三千尺:彩虹高悬,气势磅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自然之伟大。
- 冉冉金钩钓巨鳌:渔民轻轻放下金钩,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结合,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夸张:如“三千尺”的虹,增强了画面的壮丽感。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脆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寓意生机与希望。
- 怒涛:代表自然的力量,体现了不可控的魅力。
- 桃花:象征美好、青春与生命的繁荣。
- 彩虹:象征希望与美好,连接天与地的桥梁。
- 金钩:代表渔民的生活,象征人类的努力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蓦地东风卷怒涛”中“蓦地”的意思是?
- A. 突然
- B. 缓缓
- C. 稍微
- D. 从容
-
“冉冉金钩钓巨鳌”中的“冉冉”表示什么?
- A. 迅速
- B. 缓慢
- C. 猛烈
- D. 突然
-
本诗所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 A. 雪山
- B. 海浪
- C. 沙漠
- D. 森林
答案:
- A. 突然
- B. 缓慢
- B. 海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滕王阁序》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比较《星岩二十景·虹桥雪浪》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前者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类活动的融合,后者则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壮阔的山水景色。两首诗在意象的使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