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偶成 其六》

时间: 2025-01-04 08:43:05

潇潇寒雨满江楼,底事无端生百忧。

铁砚磨穿灯火夜,貂裘敝尽风霜秋。

五更空自听鸡舞,四海有谁持犗钩。

可羡当时张许辈,蒲萄宫里烂羊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偶成 其六
作者: 王冕 〔元代〕

潇潇寒雨满江楼,
底事无端生百忧。
铁砚磨穿灯火夜,
貂裘敝尽风霜秋。
五更空自听鸡舞,
四海有谁持犗钩。
可羡当时张许辈,
蒲萄宫里烂羊头。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秋雨中,江楼上满是秋意,
无缘无故地生出许多忧愁。
在昏暗的灯下磨铁砚,
貂裘在风霜中也已磨损。
天亮时分,听着鸡鸣,感到空虚,
四海之内又有谁能持钩捕鱼?
我羡慕当年像张、许那样的人,
在葡萄宫中品尝美酒,享受丰盛的羊肉。


注释:

  • 潇潇:形容雨声或风声,形容秋雨细细的声响。
  • 江楼:指江边的楼阁。
  • 铁砚:用铁制成的砚台,磨墨用的工具。
  • 貂裘:用貂皮做的外衣,象征富贵和奢华。
  • 鸡舞:指鸡叫,象征清晨的到来。
  • 犗钩:钓鱼的工具,这里引申为隐喻人生的追求。
  • 张许辈:指古代的名士张旭、许嵩,代表风流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字季凌,号白庐,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元代,诗人在秋夜的环境下,感受到生活的苦闷与思考。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当时风流人物的羡慕。


诗歌鉴赏:

《秋夜偶成 其六》是一首充满秋夜情愫的诗作,通过描绘秋雨和个人内心的忧愁,王冕表达了在这个萧瑟季节中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开篇的“潇潇寒雨满江楼”不仅描绘了秋雨的细腻,也为全诗营造了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了“底事无端生百忧”,表明了秋夜的寂寞与忧愁,仿佛无缘无故地就涌现出各种烦恼。

“铁砚磨穿灯火夜”则展示了诗人夜晚独自研墨的情景,暗示着他在孤独中思索,直至“貂裘敝尽风霜秋”,表现了对物质享受的失落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鸡舞”与“犗钩”则体现了诗人的失落感,表明在这个空虚的时刻,内心渴望的却是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诗人以“可羡当时张许辈”作结,表达了对昔日风流人物的羡慕,对比自己寂寞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王冕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潇潇寒雨满江楼:描写秋夜的寒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 底事无端生百忧:表达无缘无故地产生了许多烦恼,体现内心的孤独。
  3. 铁砚磨穿灯火夜:深夜独自磨砚,暗示对艺术的追求与时间的流逝。
  4. 貂裘敝尽风霜秋:象征着物质的失落与人生的艰辛。
  5. 五更空自听鸡舞:清晨的鸡鸣声加重了孤独感。
  6. 四海有谁持犗钩:抒发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7. 可羡当时张许辈:怀念昔日名士的生活,感慨自己处境的落寞。
  8. 蒲萄宫里烂羊头:描绘了丰盛的宴饮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潇潇寒雨”形象化雨声,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鸡舞”赋予鸡鸣以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孤独的感慨与对昔日辉煌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雨: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凉意。
  • 江楼:代表着孤独的居所,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铁砚: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 貂裘:象征着奢华与失落。
  • 鸡舞:象征着清晨的到来和生命的继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铁砚”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磨墨
    B. 写字
    C. 装饰
    D. 钓鱼

  2. 诗人羡慕的“张许辈”指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3. 诗中“潇潇寒雨满江楼”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A. 温暖的春天
    B. 寂静的秋夜
    C. 炎热的夏天
    D. 寒冷的冬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王冕的《秋夜偶成》与杜甫的《秋夕》都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王冕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孤独与失落,而杜甫则侧重于对社会的关怀与时代的忧虑。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主题与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王冕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