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𣪁陵》

时间: 2025-01-04 08:58:11

泥马南飞王气消,大梁昌运委蓬蒿。

两宫旒冕沈沙漠,三国旌旗接羽毛。

卫下将军尚颇牧,关中丞相失萧曹。

东南多有青松树,争奈春风种不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陵
王冕

泥马南飞王气消,大梁昌运委蓬蒿。
两宫旒冕沈沙漠,三国旌旗接羽毛。
卫下将军尚颇牧,关中丞相失萧曹。
东南多有青松树,争奈春风种不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王朝衰退的景象。泥马南飞,象征着汉朝气数已尽;大梁的盛世已经被荒草所掩盖。皇宫的旒冕沉没在沙漠之中,三国的旌旗却依然飘扬。卫国的将军尚且在牧马,关中的丞相却失去了萧曹的权势。东南一带虽然有许多青松树,但春风吹来,却无法将它们牢牢种下。

注释

  • 泥马:泥土制成的马,象征虚幻、无力的事物。
  • 王气消:王朝的气运消失。
  • 大梁昌运:指大梁(即汴京)的繁荣运势。
  • 蓬蒿:荒草,象征衰败与荒凉。
  • 旒冕:指帝王的头冠,象征权力的象征。
  • 三国:指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暗示纷争与战争。
  • 尚颇牧:指卫国的将军仍然在牧马,象征着军事力量的保持。
  • 失萧曹:指丞相失去权势,曹为曹操,暗示权力的转移与失落。
  • 青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春风种不牢:象征着新生事物难以扎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诗人、画家,生于浙江,后在北京生活。他的诗风豪放,常以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逐渐衰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王冕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过?陵》是王冕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诗中通过描绘一个个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开篇“泥马南飞王气消”,以“泥马”象征虚无,暗示汉朝的王气已尽,瞬间引入了一个悲凉的主题。接着提到“大梁昌运委蓬蒿”,通过大梁的衰败,表现了国家命运的无常。

在描绘皇权的消逝时,诗人用“两宫旒冕沈沙漠”来强调权力的失落,而“三国旌旗接羽毛”则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纷争。诗人以历史人物来映射现实,卫国的将军与关中丞相的对比,反映了士人的失落与对权力的渴望。

最后两句“东南多有青松树,争奈春风种不牢”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对坚韧精神的渴望。通过对青松的描绘,诗人寄托了对理想与信念的坚持,尽管现实中充满了挑战。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冀,体现了王冕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泥马南飞王气消:用“泥马”象征王朝的虚弱,暗示汉末的气运已尽。
  2. 大梁昌运委蓬蒿:大梁的繁荣已被荒草覆盖,象征国家的衰败。
  3. 两宫旒冕沈沙漠:皇宫的旒冕沉没于沙漠,代表权力的消失。
  4. 三国旌旗接羽毛:三国的战争仍在继续,暗示历史的延续与不息。
  5. 卫下将军尚颇牧:卫国的将军仍在从事牧马,象征着军事力量的保持。
  6. 关中丞相失萧曹:关中的丞相失去权力,反映出权力的动荡。
  7. 东南多有青松树:东南地区虽有坚韧的青松,象征着希望与坚韧。
  8. 争奈春风种不牢:然而春风的吹拂却使得这些希望难以扎根,表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泥马、青松树等象征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将军尚颇牧,丞相失萧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沈沙漠”来形容权力的消逝,表现得极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王冕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泥马:象征虚幻与无力的事物。
  2. 青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3. 旒冕:象征权力与荣耀。
  4. 蓬蒿:象征衰败与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泥马南飞”象征什么?

    • A. 王朝的繁荣
    • B. 王朝的衰败
    • C. 自然景象
  2. “两宫旒冕沈沙漠”中的“旒冕”指的是什么?

    • A. 头冠
    • B. 兵器
    • C. 书籍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自然景象
    • B. 国家衰败与无奈
    • C. 个人情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冕的《过?陵》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但王冕更侧重于国家的衰败与无奈,而李白则展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对未来的希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