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赠醴泉县任公》
时间: 2025-01-19 20:16: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赠醴泉县任公
作者: 马钰 〔元代〕
任公决裂,也待风流。专心道上搜求。
子细研穷,何者名为真修。
认正即心是佛,除心外匪是良由。
无别法,便澄心遣欲,捉住猿猴。
心上纤毫不挂,更那堪,时复闲想骷髅。
自是心忘境灭,真性优游。
常常心怀恻隐,起真慈功行圆周。
神光灿,向大罗,恣意云游。
白话文翻译:
任公若能决裂于世俗,也应当保持风流潇洒。专心在道理上寻找,仔细研究,究竟何者才是真正的修行。
认清了,心就是佛,除了心以外别无良由。
没有其他的法门,唯有清心遣欲,捉住那顽皮的猿猴。
心中哪怕有一丝牵挂,难以承受,时常还会闲想骷髅。
其实是心忘却了境界,真性自在游走。
常常心怀怜悯,发起真正的慈悲,功德圆满。
神光闪耀,向着大罗天,随意云游。
注释:
- 任公: 这里指的是任公,可能是指某位道士或朋友。
- 风流: 指洒脱和不拘一格的风范。
- 心是佛: 道教或佛教中认为,真正的自我即为佛性。
- 猿猴: 象征心中的欲望和杂念。
- 骷髅: 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诗人,精于道教思想,其作品多反映出道教的哲理和人生观。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与任公的交流,表达了对修行、心性的思考及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满庭芳 赠醴泉县任公》是一首深刻的道理诗。作者马钰用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心性与修行的关系。诗中提到“任公决裂”的意象,表达了对尘世的摆脱和对内心真实的追求,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的第一句即点明主题,任公如果能放下世俗的纷扰,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风流潇洒。接下来,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与其追逐外在的法门,不如内心的清净和欲望的放下显得更为重要。
“心是佛”的直白表述,强调了内心的力量和智慧,提示人们要向内探索,而不是一味依赖外在的形式。诗中提到的“捉住猿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控制内心杂念的重要性。如果内心有一丝牵挂,便会被无尽的思绪缠绕,甚至让人想起死亡的骷髅。
后半部分,诗人强调真性优游,表达了对慈悲和温情的重视,认为心怀恻隐、施行慈悲才是修行的圆满。最后一句“神光灿,向大罗,恣意云游”,则展现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体现了道教的洒脱与超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任公决裂,也待风流:任公如果能放下世俗的羁绊,也能保持风流潇洒。
- 专心道上搜求:全心全意在道理上寻找真理。
- 子细研穷,何者名为真修:仔细研究,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 认正即心是佛:明白了,心就是佛。
- 除心外匪是良由:除了心以外,没有其他的良好理由。
- 无别法,便澄心遣欲:没有其他法门,唯有清心遣欲。
- 捉住猿猴:控制内心的欲望和杂念。
- 心上纤毫不挂:内心若有一丝牵挂。
- 更那堪,时复闲想骷髅:更难承受,时常还会想起死亡。
- 自是心忘境灭,真性优游:心忘却境界,真正的自性自由自在。
- 常常心怀恻隐:常常心怀怜悯。
- 起真慈功行圆周:发起真正的慈悲,功德圆满。
- 神光灿,向大罗,恣意云游:神光闪耀,向着大罗天,随意云游。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心是佛”比喻内心的智慧。
- 对仗: “心忘境灭,真性优游”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 “猿猴”象征内心的杂念,“骷髅”暗示死亡的无常。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修行,呼吁人们放下世俗的欲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体现出道教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风流: 象征潇洒和超脱。
- 猿猴: 象征内心的欲望与杂念,难以驾驭。
- 骷髅: 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恐惧。
- 神光: 象征智慧的闪耀和内心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心是佛”是指什么?
- A. 外在的修行
- B. 内心的真实
- C. 物质的追求
- D. 社会的地位
-
填空题: 诗中提到“捉住___”,象征控制内心的欲望。
-
判断题: 诗人认为外在的法门比内心的修行更重要。(对/错)
答案:
- B
- 猿猴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心性与智慧的关系。
- 《道德经》:讲述道教哲理与自然法则。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但马钰更侧重于心性的修行,而李白则更多地抒发情感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词艺术》
- 《马钰与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