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形物虽居宇内》
时间: 2025-01-19 17:39: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形物虽居宇内
长筌子 〔元代〕
形物虽居宇内,梦魂长玩台州。
山堂真趣与谁酬,窗外梅疏竹瘦。
千里烟霞冉冉,半帘风月飕飕。
天公赐我这清幽,料想浮生难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山水的向往和对浮生无常的感慨。虽然身处世间,物质的景象围绕,但梦中却常常游玩于台州的美好山水之间。山中的真趣,谁能与我分享呢?窗外的梅花稀疏,竹子也显得瘦弱。千里烟霞缭绕,半帘风月轻轻拂动。天公赐予我这样的清幽环境,想来浮生难以长久留住。
注释
- 形物:这里指现实中存在的事物。
- 梦魂:指梦中的心灵或精神。
- 台州:地名,指浙江省台州市,以山水景色闻名。
- 山堂:山中的小屋,通常是文人雅士用来隐居或游玩的地方。
- 梅疏竹瘦:形容窗外的梅花稀疏,竹子瘦弱,意在传达一种清冷的感觉。
- 千里烟霞:指远处的山水景色,云雾缭绕。
- 飕飕:形容风声轻柔的样子。
-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长筌子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通常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常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元代的社会动荡和文化氛围影响了诗人的心态,许多文人选择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安宁。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心境的反映。
诗歌鉴赏
《西江月·形物虽居宇内》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词中诗人以“形物”与“梦魂”的对比开篇,直接揭示了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虽然他身处世间的物质环境中,但内心却向往那梦中的台州风光,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正是许多文人共同的心声。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窗外的梅花与竹子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清冷的孤寂感。梅花稀疏、竹子瘦弱,仿佛映射着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孤独,进而引出对“千里烟霞”的描绘。诗人通过“烟霞”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朦胧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最后,诗人感慨“浮生难勾”,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的追求,使整首词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形物虽居宇内:虽然身处这个世界的种种物象之中。
- 梦魂长玩台州:但我的梦魂却常常游玩于台州的美丽风光。
- 山堂真趣与谁酬:山中的真实乐趣,能与谁分享呢?
- 窗外梅疏竹瘦:窗外的梅花稀疏,竹子也显得瘦弱。
- 千里烟霞冉冉:远处的山水在烟霞中轻轻起伏。
- 半帘风月飕飕:半扇窗帘外,风月轻轻拂动。
- 天公赐我这清幽:上天赐予我这样清幽的环境。
- 料想浮生难勾:想来人生的浮沉难以长久把握。
修辞手法:
- 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通过“形物”与“梦魂”展现内心的矛盾。
- 意象:使用“梅疏竹瘦”、“千里烟霞”等意象,营造出清幽的自然环境。
- 拟人:风月“飕飕”,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州: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
- 梅:代表孤独与清高。
- 竹:象征坚韧与气节。
- 烟霞:寓意远方的理想与美好。
- 风月:象征自然的美与人情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台州”是指哪个地方?
A. 浙江省
B. 江苏省
C. 安徽省
D. 福建省 -
诗句“千里烟霞冉冉”中的“冉冉”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缓慢而安静
B. 快速而激烈
C. 忧伤而沉重
D. 兴奋而欢快 -
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
A. 梅花和竹子
B. 太阳和雨水
C. 山和海
D. 星星和月亮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长筌子的这首词更加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而苏轼则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豪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来反映内心情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