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21 10:51:58

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轻寒。

翠屏围梦宝熏残。

窗外流莺声乱。

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

闲拈乐府凭阑干。

宿酒才醒一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轻寒。
翠屏围梦宝熏残。窗外流莺声乱。
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
闲拈乐府凭阑干。宿酒才醒一半。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色已过三分之二,庭院里落花飘散,微微带着寒意。
翠绿色的屏风围绕着我,梦中香气轻盈却已残余,窗外黄莺的叫声喧闹不已。
刚刚睡醒,手腕依旧像雪一样白嫩,醒来时懒得整理我的云鬓。
随意地拨弄着乐府诗歌,倚靠在栏杆上,宿酒的醉意才醒了一半。

注释

  • 春事:指春天的景象和活动。
  • 落花:指春天花瓣的凋落,寓意春日的短暂。
  • 轻寒:指微寒的气息。
  • 翠屏:绿色的屏风,象征梦境的保护。
  • 流莺:指黄莺,鸟类的喧闹声。
  • 雪腕:形容手腕洁白如雪。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形容头发的凌乱。
  • 乐府:古代诗歌的一种,通常用于唱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矩,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以清丽见长,常描绘春日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描绘了春日的短暂与个人的慵懒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慵懒与对生活的无奈。开篇即以“春事三分之二”引入,点明了春天已近尾声,令人感到惋惜。接着,落花与轻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凄美的氛围,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窗外流莺声乱”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动感,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诗人从梦中醒来,手腕依旧如雪,暗示了她的年轻与美丽,但随之而来的慵懒又显示了生活的疲惫与懒散。

最后几句,诗人随意拨弄乐府诗歌,似乎在享受着这份悠然自得的生活,然而“宿酒才醒一半”又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与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内心的复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事三分之二:春天的景色已过三分之二,暗示时间的流逝。
  • 落花庭院轻寒:落花飘散,庭院显得微寒,传达春日的短暂与凋零。
  • 翠屏围梦宝熏残:翠屏围绕着,梦中的香气已残,表现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 窗外流莺声乱:窗外黄莺的叫声喧闹,增添春天的生机。
  • 睡起犹支雪腕:刚醒来手腕如雪,显示年轻的美丽。
  • 觉来慵整云鬟:醒来时懒得整理发髻,传达慵懒的情绪。
  • 闲拈乐府凭阑干:随意拨弄乐府诗歌,体现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宿酒才醒一半:宿酒未醒,显示生活的惬意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腕”形象生动,描绘出手腕的娇嫩。
  • 拟人:如“流莺声乱”,赋予声音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的感慨与个人生活的慵懒,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 流莺:代表生机与活力,春的象征。
  • 雪腕:象征年轻与美丽。
  • 翠屏:梦境的保护,象征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流莺”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黄莺
    C. 麻雀
    答案:B

  2. “春事三分之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期待春天
    B. 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C. 对冬天的怀念
    答案:B

  3. 诗中“宿酒才醒一半”暗示诗人处于什么状态? A. 清醒
    B. 疲惫
    C. 醉意未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矩与李清照的诗歌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张矩更强调内心的慵懒与当下的享受,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对春景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