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高》
时间: 2025-01-04 08:58:41巍乎高哉,太山之山三万八千丈兮,五岳之伯,万山之宗。
上有云官、霞伯、明星、玉女、金堂、石室高重重。
三十六天第一洞,是为蓬玄太空之上穹。
上帝赐以金箧之玉策,司命下土开群蒙。
自从崇伯子,受命告厥功。
至今七十二君,坛壝留遗踪。
触石之云可以一朝雨,天下封突起,化作海岛十二金芙蓉。
三神尚有刘郎记,五官不受秦皇封。
东方有岩名日观,羊角而上千万盘屈,始窥大门小户之天聪。
黄河西来如线走其下,齐州九点烟灭濛。
秦观见长安,吴观见会稽,周观见洛嵩,圣人登之天下小似东龟蒙。
夜闻巨灵荡蹋西华峰,流血下染洪河红。
嵩高不生帝王佐,常山蛇怪两首而三瞳。
天上金乌下倒景,大星僣晓芒角流妖锋。
铁道人,手持一雌一雄双铁龙。
骑龙天关叩天语,夜拜日驾五色披祥虹。
天封地禅礼数绝,徵兵三度谣嵩童。
博陆侯,狄梁公,虞渊取日扶桑东。
太阳当天天下白,照见地下虮虱金头虫。
金头虫,如蠛蠓。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太山高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巍乎高哉,太山之山三万八千丈兮,五岳之伯,万山之宗。上有云官霞伯明星玉女金堂石室高重重。三十六天第一洞,是为蓬玄太空之上穹。上帝赐以金箧之玉策,司命下土开群蒙。自从崇伯子,受命告厥功。至今七十二君,坛壝留遗踪。触石之云可以一朝雨,天下封突起,化作海岛十二金芙蓉。三神尚有刘郎记,五官不受秦皇封。东方有岩名日观,羊角而上千万盘屈,始窥大门小户之天聪。黄河西来如线走其下,齐州九点烟灭濛。秦观见长安,吴观见会稽,周观见洛嵩,圣人登之天下小似东龟蒙。夜闻巨灵荡蹋西华峰,流血下染洪河红。嵩高不生帝王佐,常山蛇怪两首而三瞳。天上金乌下倒景,大星僣晓芒角流妖锋。铁道人,手持一雌一雄双铁龙。骑龙天关叩天语,夜拜日驾五色披祥虹。天封地禅礼数绝,徵兵三度谣嵩童。博陆侯,狄梁公,虞渊取日扶桑东。太阳当天天下白,照见地下虮虱金头虫。金头虫,如蠛蠓。
白话文翻译:
巍峨高耸啊,泰山的高度是三万八千丈,五岳之中是老大的山,万山之中是祖宗。山上有云官、霞伯、明星、玉女、金堂、石室重重叠叠。三十六天的第一洞,是蓬莱仙境在太空之上。上帝赐给了金箧和玉策,司命将它们放在大地上,开启了众多的迷雾。自从崇伯子受命宣扬他的功绩,至今七十二位君王在坛上留下了遗迹。触摸石头的云彩可以带来一场雨,天下封闭而突起,变成了海岛上的十二朵金芙蓉。三位神仙还有刘郎的记载,五官不受秦皇的封赏。东方有一座名叫日观的山,羊角似的盘曲而上,最初窥见大门和小户的天聪。黄河西流如线,在其下游,齐州的九点烟雾消散蒙胧。秦观看到了长安,吴观看到了会稽,周观看到了洛嵩,圣人登上去,觉得天下小得像东龟蒙。夜晚听到巨灵在西华峰上荡蹋,鲜血流下染红了洪河。嵩高不生帝王的辅佐,常山的蛇怪有两首三只眼睛。天上的金乌倒映着景象,大星似乎在晓晓的光芒中流动着妖艳的锋芒。铁道人手持一雌一雄的双铁龙,骑着龙在天关叩问天语,夜里拜日驾,五色披彩的虹。天封地禅的礼数绝妙,征兵三度的童谣。博陆侯、狄梁公,虞渊取日扶桑在东方。太阳当空,天下一片光明,照见地面上的虮虱金头虫。金头虫,如同蠛蠓。
注释:
- 巍乎高哉:巍峨高耸的样子。
- 太山之山:指泰山,五岳之首。
- 云官、霞伯:指山中的神仙或云霞的化身。
- 蓬玄太空:指仙境或极高的天空。
- 崇伯子:古代著名的道教人物,传说中的仙人。
- 七十二君:指历史上的一些贤君仁主。
- 金芙蓉:象征美丽的事物或繁荣的景象。
- 铁道人:道教中的神灵或修道者。
典故解析:
- 崇伯子:道教典故,指的是崇伯子,受命于天,宣扬道教之道。
- 秦皇:指秦始皇,历史上的统一者。
- 刘郎:可能是指刘邦,汉朝的开创者。
- 日观:即日观峰,象征着观天、观日的高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师望,号白华,晚号东篱,擅长诗文,尤其以山水诗著称。
- 创作背景: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太山的巍峨壮丽,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太山高》是一首描写泰山景观的壮丽诗作,诗人杨维桢通过高亢激昂的语调,描绘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诗中,泰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历史与文化的承载体。诗的开头以“巍乎高哉”引入,便给人以震撼之感,随即通过对山峦的层层叠叠的描绘,展现了泰山的巍峨与壮丽。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神话与历史融入自然之中,既有上帝的赐予,也有古代贤君的遗迹,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的密切联系。
诗中多次提到的云官、霞伯、三十六天等意象,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神秘色彩,暗示着高山仰止、仙人出没的氛围。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而言,诗的意象丰富,情感深厚,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历史的追思,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巍乎高哉:开篇即以感叹语引入,强调泰山之高。
- 太山之山三万八千丈:直接指明泰山的高度,使用夸张手法。
- 五岳之伯,万山之宗:将泰山置于五岳之中,突出其地位。
- 上有云官霞伯:描绘山中神秘的生灵,营造仙气。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泰山比作宇宙的中心,体现其重要性。
- 夸张:如“三万八千丈”的描述,增强了视觉冲击。
- 对仗:如“金乌”、“双铁龙”等,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深刻关系。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诗人展示了理想的精神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泰山:象征稳定、雄伟的自然力量,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 云官、霞伯:代表着神秘的自然力量,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
- 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淌着历史的记忆。
- 金头虫:象征着微小的生命与宏大的自然形成对比,强调生命的微妙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泰山在诗中被称为: A. 五岳之首
B. 万山之宗
C.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金头虫”象征着: A. 伟大的力量
B. 微小的生命
C. 自然的神秘 -
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历史的遗忘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 C. 以上皆是
- B. 微小的生命
- A. 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以山水为主题,但更加注重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 《山居秋暝》:关注秋夜的寂静与山中生活的宁静,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评析》
- 《杨维桢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