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乐清箫台》

时间: 2025-01-04 07:08:49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

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

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仙子·乐清箫台 乔吉 〔元代〕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躺在苍龙般的云朵上吹奏清箫,骑着白鹿在春日的醉意中品尝碧桃,夜晚呼唤青猿拆除炼丹的炉灶。两千年的琼树已经老去,海上的仙鹤飞来。纱巾高高掀起,微风轻拂,玉笙声中,山月高悬,谁能认识王乔?

注释: 字词注释:

  • 枕苍龙:比喻躺在高耸的云上。
  • 品清箫:吹奏清雅的箫。
  • 跨白鹿:骑着白鹿,象征仙境。
  • 春酣:春日醉意。
  • 碧桃:仙桃,象征长寿。
  • 唤青猿:呼唤青色的猿猴。
  • 烧丹灶:炼丹的炉灶,道教修炼的象征。
  • 琼树:传说中的仙树。
  • 纱巾岸:纱巾高高掀起,形容风大。
  • 玉笙:玉制的笙,乐器。
  • 王乔:传说中的仙人。

典故解析:

  • 王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与道教修炼和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乔吉,元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仙境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道教元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仙境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世界。诗中“枕苍龙云卧品清箫”和“跨白鹿春酣醉碧桃”描绘了诗人躺在云端吹箫、骑鹿品尝仙桃的仙境生活,充满了浪漫和幻想。而“唤青猿夜拆烧丹灶”和“二千年琼树老”则暗示了修炼和长生的主题。最后两句“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则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王乔的向往和对仙境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诗人躺在高耸的云上吹奏清箫,形象地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
  • “跨白鹿春酣醉碧桃”:骑着白鹿在春日的醉意中品尝碧桃,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浪漫和幻想。
  • “唤青猿夜拆烧丹灶”:夜晚呼唤青猿拆除炼丹的炉灶,暗示了修炼和长生的主题。
  • “二千年琼树老”:两千年的琼树已经老去,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飞来海上仙鹤”:海上的仙鹤飞来,增添了仙境的神秘和超脱。
  • “纱巾岸天风细”:纱巾高高掀起,微风轻拂,形象地描绘了仙境的宁静和祥和。
  • “玉笙吹山月高”:玉笙声中,山月高悬,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浪漫和幻想。
  • “谁识王乔?”:谁能认识王乔?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王乔的向往和对仙境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枕苍龙”比喻躺在高耸的云上,“跨白鹿”比喻骑着白鹿。
  • 拟人:如“唤青猿”将青猿拟人化,“飞来海上仙鹤”将仙鹤拟人化。
  • 对仗:如“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龙:高耸的云。
  • 清箫:清雅的箫。
  • 白鹿:仙境的象征。
  • 碧桃:仙桃,象征长寿。
  • 青猿:仙境的动物。
  • 烧丹灶:炼丹的炉灶,道教修炼的象征。
  • 琼树:传说中的仙树。
  • 仙鹤:仙境的鸟类。
  • 纱巾:纱巾高高掀起,形容风大。
  • 玉笙:玉制的笙,乐器。
  • 山月:高悬的山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枕苍龙云卧品清箫”中的“苍龙”比喻什么? A. 高耸的云 B. 高耸的山 C. 高耸的树
  2. 诗中“跨白鹿春酣醉碧桃”中的“白鹿”象征什么? A. 仙境 B. 长寿 C. 春天
  3. 诗中“唤青猿夜拆烧丹灶”中的“烧丹灶”象征什么? A. 炼丹 B. 修炼 C. 长生
  4. 诗中“谁识王乔?”中的“王乔”是谁? A. 仙人 B. 诗人 C. 皇帝

答案:1. A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庐山的仙境景象,与本诗的仙境主题相近。
  • 苏轼《赤壁赋》:通过赤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超脱尘世的理想。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本诗对比,两者都描绘了仙境景象,但李白更注重自然景观的壮丽,而本诗更注重仙境的浪漫和幻想。
  • 苏轼《赤壁赋》与本诗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超脱尘世的理想,但苏轼更注重历史和哲理的思考,而本诗更注重仙境的浪漫和幻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乔吉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