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惆怅多山人复稀,
杜鹃啼处泪沾衣。
故园此去千馀里,
春梦犹能夜夜归。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惆怅。山中人稀,心中惆怅,听到杜鹃的啼鸣,眼泪湿透衣衫。离故园已经千里之遥,然而在春梦中,我仍然能够夜夜回到故乡。
注释:
- 惆怅:心中感到忧伤。
- 多山:形容山多,环境偏僻。
- 杜鹃:一种鸟,常在春天啼叫,古人常用其声来表达离愁别绪。
- 泪沾衣:形容因悲伤而流泪,泪水湿透衣服。
- 故园:故乡。
- 千馀里:千里之外,表示距离遥远。
- 春梦:春天的梦境,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离别和思念,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到的“白日依山尽,苍苍杜鹃啼”。杜鹃的啼鸣常引发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写思乡之情。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诗人离开故乡后,面对自然的孤寂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中的心态。
诗歌鉴赏:
《忆故园》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惆怅。诗的开头“惆怅多山人复稀”,生动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山多而人稀,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杜鹃啼处泪沾衣”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杜鹃的啼鸣成了引发他情感的纽带,悲伤的泪水湿透了衣衫,显示出他对故园的留恋和无奈。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故园此去千馀里”,表达了对故乡距离的感慨和无可奈何的情绪。尽管距离遥远,诗人却依然在“春梦”中夜夜回归故乡,这种梦境的描写不仅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也揭示了人的内心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总体而言,诗人在短短的四句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惆怅多山人复稀”: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山多而人少,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杜鹃啼处泪沾衣”:通过杜鹃的啼声引发诗人悲伤,泪水湿衣,情感的强烈直接表现。
- “故园此去千馀里”:强调离故乡的遥远,突显思乡之苦。
- “春梦犹能夜夜归”:梦境中的故乡成了诗人心灵的寄托,反映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杜鹃的啼鸣比喻着思乡之情。
- 拟人:将杜鹃的啼声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增强抒情效果。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惆怅,通过自然环境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人对故乡的深刻依恋。
意象分析:
- 杜鹃:象征离愁与思念,常出现在古诗中。
- 泪水:代表伤感与思乡之情。
- 故乡:心灵的归宿,象征温暖与安宁。
- 春梦:象征希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麻雀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忘记
- B. 依恋
- C. 厌恶
-
“泪沾衣”中的“泪”指的是:
- A. 幸福的泪水
- B. 思乡的泪水
- C. 愤怒的泪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
- 李白的《静夜思》: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顾况的《忆故园》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涉及思乡之情,但顾况更加强调个体的孤独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友人的离别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