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御风台》

时间: 2025-01-01 11:36:33

雁峰有高台,西望近林岭。

乘閒一展眺,举步凌绝顶。

秋高灏气肃,风物渐凄冷。

寒螀始发声,过雁有遗影。

惟时收穫竟,远目足驰骋。

北海澄不波,西山碧逾净。

萧晨感摇落,赏玩爱清景。

未结尘外游,即此足幽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登御风台
作者: 陈亮 〔元代〕

雁峰有高台,西望近林岭。
乘閒一展眺,举步凌绝顶。
秋高灏气肃,风物渐凄冷。
寒螀始发声,过雁有遗影。
惟时收穫竟,远目足驰骋。
北海澄不波,西山碧逾净。
萧晨感摇落,赏玩爱清景。
未结尘外游,即此足幽屏。

白话文翻译

在雁峰上有一座高台,向西望去,近处是林岭。
我随意地放眼远眺,登上这绝顶。
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明朗,风物渐渐显得萧瑟寒冷。
寒蛩(蟋蟀)开始发出声音,经过的大雁留下一丝影迹。
只希望时光能够收获一切,远望时心情畅快。
北海如镜般平静,西山的碧绿更加清澈。
清晨的萧条让我感受到秋的落寞,欣赏这清新的景色。
虽未出游于尘世间,然而在此也足以成为我的幽静屏障。

注释

  • 雁峰:指雁峰山,名字中的“雁”字与秋季候鸟迁徙有关。
  • :闲适、悠闲的状态。
  • 灏气:指的是浩瀚的气息,形容天空清明的气象。
  • 寒螀:寒秋时节的蟋蟀。
  • 过雁:经过的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北海:指北方的海,象征宽广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青山,江苏苏州人,著有诗词、散文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秋日登御风台》创作于元代,正值秋天,诗人登高望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秋季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日的高台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以“雁峰有高台”引入,画面感立刻鲜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乘閒一展眺,举步凌绝顶”,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仿佛在这高峰之上,时间和空间都被暂时抛开。

“秋高灏气肃,风物渐凄冷”,通过对秋天气候的描述,不仅营造了宁静的氛围,也暗示了季节变迁带来的萧瑟之感。而“寒螀始发声,过雁有遗影”,则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细节呈现出来,营造出一种深秋的寂寥感。

“北海澄不波,西山碧逾净”两句,描绘出广阔的北海和清澈的西山,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最后两句“未结尘外游,即此足幽屏”,则表达了作者在如此美景中寻找内心宁静的寄托,尽管未能远游,他已在这片刻中找到了幽静的归宿。

整首诗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的悠然自得,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雁峰有高台,西望近林岭:描绘了高台的地理位置及其风景。
  2. 乘閒一展眺,举步凌绝顶:表现诗人的闲适心情,登高望远的壮志。
  3. 秋高灏气肃,风物渐凄冷:通过气候变化表达秋天的肃穆感。
  4. 寒螀始发声,过雁有遗影:细致描绘秋虫与雁的出现,象征季节变迁。
  5. 惟时收穫竟,远目足驰骋:表达对丰收季节的期待与欣喜。
  6. 北海澄不波,西山碧逾净:展现自然之美,心灵的宁静。
  7. 萧晨感摇落,赏玩爱清景:感受秋晨的寂静与美好,体现诗人情感。
  8. 未结尘外游,即此足幽屏:虽未能远游,但已在此处找到内心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意象更为生动。
  • 拟人:寒螀的声音和过雁的影,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北海澄不波,西山碧逾净”,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日的高台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秋季的描绘,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理想、追求的高峰。
  • 秋天:代表着成熟、收获以及生命的轮回。
  • 寒螀:象征着孤独和凄凉的秋意。
  • 过雁:代表着迁徙、变化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日登御风台》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亮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寒螀”指的是:

    • A. 蟋蟀
    • B. 青蛙
    • C. 蝉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 A. 对秋天的感慨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冬天的忧虑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陈亮的《秋日登御风台》则通过秋天的宁静景象,表现了个人的闲适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