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璧月池南翦木栖》

时间: 2025-01-17 02:35:47

璧月池南翦木栖。

六朝宫袖窄中宜。

新声蹙巧蛾颦黛,纤指移?雁著丝。

朱户小,画帘低。

细香轻梦隔涪溪。

西风只道悲秋瘦,却是西风未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璧月池南翦木栖
作者:刘仲尹 〔元代〕

璧月池南翦木栖,
六朝宫袖窄中宜。
新声蹙巧蛾颦黛,
纤指移雁著丝。
朱户小,画帘低,
细香轻梦隔涪溪。
西风只道悲秋瘦,
却是西风未得。


白话文翻译:

在璧月池的南边,修剪的树木栖息着,
就像六朝时期宫女的窄袖子更为合适。
新歌轻吟,像巧妙的蛾子皱眉似的,
纤细的手指拨动着雁声如丝。
朱红的小门,低垂的画帘,
细腻的香气与轻梦隔在涪溪之外。
西风只道悲秋让人憔悴,
其实西风并未得到这样的情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璧月:形容月亮明亮如璧玉。
  • 翦木:修剪的树木。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六朝时期,文化繁荣。
  • 宫袖:古代宫女的衣袖,通常较窄。
  • 蹙巧:形容女子眉头微皱的样子,巧妙生动。
  • 纤指:细长的手指。
  • 朱户:红色的门。
  • 涪溪:指涪江,寓意优雅的梦境。
  • 西风:象征秋天的风。

典故解析: “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多个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期,诗句中提到的宫袖,暗示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细腻和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仲尹,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著称。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结合,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璧月池南翦木栖》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池塘和周围的自然景色。开头以“璧月池南翦木栖”引入,呈现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月光映照下的池水与修剪的树木交相辉映,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接着提到“六朝宫袖窄中宜”,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词的中段,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女子的神态和情感,通过“新声蹙巧蛾颦黛”将女性的柔美与婉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朱户小,画帘低”则传达出一种温馨而幽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轻柔的梦境,仿佛置身于一幅静谧的画卷之中。

结尾部分“西风只道悲秋瘦,却是西风未得”,则充满了哲思,西风象征着秋天的萧瑟,而诗人却在此揭示了一种未曾真正体验的悲秋情绪,显示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这种对比让整首词充满了层次感,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璧月池南翦木栖: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池塘和栖息的树木,意境宁静。
  2. 六朝宫袖窄中宜:暗指历史的优雅,表现对古代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新声蹙巧蛾颦黛:展现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愁苦。
  4. 纤指移雁著丝:细腻的描写,表现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5. 朱户小,画帘低:营造温馨静谧的环境氛围。
  6. 细香轻梦隔涪溪:细腻的香气与梦境的隔离,暗示内心的孤独。
  7. 西风只道悲秋瘦:西风象征秋天,表达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8. 却是西风未得:反思情感的真实,揭示内心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璧月”比喻明亮的月光,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 拟人:如“西风只道”,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同时反映出对人生与季节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璧月:象征纯洁与明亮的事物。
  • 涪溪:代表着清幽与梦境。
  • 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朱户:传达出一种古典美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六朝
    D. 明朝

  2. “西风只道悲秋瘦”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D. 冬天

  3. 下列哪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A. 璧月
    B. 涪溪
    C. 朱户
    D. 大海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女性内心情感的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远方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刘仲尹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探讨女性的内心情感,前者侧重于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更直接地表达个人情感的忧伤与思念,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李清照与元代文学》

以上内容不仅为诗歌提供了深度解析,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