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时间: 2024-09-19 20:4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作者: 王恽
汉坛千古风流,笑谈自是诗书将。
两淮草木,一门忠孝,先声远畅。
奕世金貂,雄边韬略,三军独张。
道十年汉水,旌旗动色,春都在,投壶唱。
一点德星回照,光浮动太山千丈。
戟门春静,人安事简,提封保障。
汉相规随,盖公安靖,平生心赏。
见筹毫不远,凤池消息,醉仙家酿。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汉代文化的赞美,提到汉坛的风流人物和诗书的传承。两淮之地的草木生长,象征着忠孝文化的根深蒂固。诗中提及历史的辉煌和军事的雄图,描绘了汉水的壮丽景象,春天的气息弥漫,饮酒作乐的情景。德行之星的光辉照耀,太山似乎也因为这光芒而更加辉煌。戟门前春天的安静,平民生活安定而简单,民众的安居乐业。诗人对汉相的规矩表示赞同,认为国家安定,心中也感到欣慰。最后,提到酒的美味,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 汉坛:指汉代的政治文化中心。
- 两淮:指淮河两岸的地区,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自然。
- 德星:象征道德和光辉。
- 戟门:古代的军事大门,象征着军事的防御和安稳。
- 凤池: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他在诗词创作中,受到前代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唐诗和宋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常常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水龙吟》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汉代的怀念,表达对美好文化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歌鉴赏
《水龙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自豪感的诗。王恽通过对汉代的描绘,展现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崇敬,诗中流露出对忠孝的赞美和对文治武功的推崇。诗句中的“汉坛千古风流”,引出汉代的辉煌历史,暗示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敬仰。同时,诗中提及的“春都在,投壶唱”,展现了人们在和平年代的欢快情绪,反映出希望与安宁的渴望。
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德星回照”、“光浮动太山千丈”,通过光和影的对比,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历史的积淀,也来自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汉代的繁荣景象和人们安逸的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坛千古风流,笑谈自是诗书将。”
- 这句通过“汉坛”引入汉代的辉煌,表现诗人对汉代文人的崇敬。
-
“两淮草木,一门忠孝,先声远畅。”
- 描述忠孝文化的深厚根基,表达对传统美德的赞美。
-
“奕世金貂,雄边韬略,三军独张。”
- 指代汉代的军事才能,展现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
“道十年汉水,旌旗动色,春都在,投壶唱。”
- 描绘汉水的壮丽景色,表达在春天的生机勃勃。
-
“一点德星回照,光浮动太山千丈。”
- 通过“德星”的意象,表现道德的光辉照耀大地。
-
“戟门春静,人安事简,提封保障。”
- 反映国家的安宁,民众的生活安定。
-
“汉相规随,盖公安靖,平生心赏。”
- 表达对汉相治国理政的钦佩和对安定生活的珍惜。
-
“见筹毫不远,凤池消息,醉仙家酿。”
- 通过“凤池”的意象,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汉代文化比作光辉的星星,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如“戟门春静,人安事简”,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 排比:通过多个意象的排列,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汉代文化的怀念、对忠孝美德的推崇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丰富的历史意象与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坛:象征汉代的文化与历史。
- 德星:象征道德的光辉。
- 戟门:象征军事和安宁。
- 凤池:象征美好与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龙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两淮草木,一门忠孝”中提到的“忠孝”指的是什么?
- A. 忠诚与孝道
- B. 友情与爱情
- C. 勇气与智慧
- D. 贫穷与富裕
-
诗中提到的“德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道德
- C. 努力
- D. 战争
答案
- B. 王恽
- A. 忠诚与孝道
- B. 道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样展现了浓厚的情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水龙吟》的对比:
- 主题:二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但《水龙吟》更侧重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而《登鹳雀楼》则强调自然景观的壮丽。
- 风格:王恽的诗更为典雅,富有历史感;王之涣则简练直接,富有豪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王恽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