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有忆》
时间: 2024-09-19 20:4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有忆
已过寒食清明,也复连日濛濛雨。
池塘绿涨,阑干红褪,独吟无语。
猛忆楼头,玉人那日,曾携手处。
把罗巾重展,泪痕几点,犹疑是,桃花露。
便欲凌空飞去。尽徘徊怕还无据。
绿阴满地,绣帘珠箔,重门何许。
莫又年来,青青双鬓,多萦离绪。
凭清宵梦寐,寻消问息,到清虚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寒食和清明节后,连续几天阴雨天气中,因思念而产生的情感。池塘水涨,栏杆的红色褪色,独自吟唱却无言以对。猛然想起在楼头,那位美人曾经携手的情景。再次展开罗巾,泪痕几点,恍惚间似乎是桃花的露水。想要飞向空中,却又徘徊不去,担心再无踪迹。满地的绿阴,绣帘和珠箔,重重的门在何处?恐怕又是来年,双鬓已变青,愁绪缠绕心头。夜里在清梦中,寻求消逝的消息,直至清幽的地方。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祭祀祖先的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一两天。
- 阑干:栏杆。
- 玉人:美人,常用来指代心爱的女子。
- 罗巾:一种轻薄的丝巾。
- 桃花露:桃花的露水,象征美好而又脆弱的情感。
- 青青双鬓:指头发渐白,双鬓不再青黑,暗示年华已逝。
典故解析
“寒食”、“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反映了对先人的怀念与对逝去青春的感慨。桃花露则与春天的美好相联系,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情感。
作者介绍
曾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曾在诗词中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本词作可能是在他个人生活经历的背景下创作,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失去或离别的情感后写成,反映了诗人在特定节日的环境与心境下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水龙吟·有忆”借用寒食与清明节的时节背景,渗透出浓厚的思乡与怀旧之情。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雨绵绵的氛围,增强了诗词的情感厚度。池塘的水涨与栏杆的褪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往昔的消逝。对“玉人”的回忆,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形成一种唯美的意境。
“便欲凌空飞去”的冲动,反映了对逝去时光与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最后几句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往昔的追忆,表现了一种无奈的感伤。
诗词解析
- 已过寒食清明:时间的推移,暗示离别的久远。
- 池塘绿涨,阑干红褪: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内心的失落。
- 猛忆楼头,玉人那日:强烈的思念,情感的升华。
- 泪痕几点:情感的细腻表现,泪水象征着对往事的怀念。
- 莫又年来,青青双鬓:时间的无情,感叹青春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痕比作桃花露,展现情感的脆弱。
- 对仗:如“绿阴满地,绣帘珠箔”,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情感赋予自然景物生命,使其更具情感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折射出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意象分析
- 寒食与清明:象征怀念与追思。
- 桃花露:美好而短暂的情感。
- 绿阴与重门:自然环境的幽静,象征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和“清明”分别指代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传统节日
- C. 个人情感
-
“玉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美人
- C. 自然
-
诗中提到的“泪痕几点”暗示了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菩萨蛮》
诗词对比
对比曾廉的《水龙吟·有忆》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意象为主,但曾廉更倾向于表达对过往爱情的惋惜,而李清照则更为直接地抒发对离别的痛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曾廉研究》
以上是对《水龙吟·有忆》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