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咏西山》
时间: 2025-01-19 20:03: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鹧鸪 咏西山
西山深处道人家。
养道修真何处加。
九夏高眠无暑气,
三秋结实有新瓜。
乱山坡下宜禾黍,
浑水河边长桑麻。
四季平和人事少,
三餐终日是生涯。
白话文翻译:
在西山深处住着一个修道之人。
他在这里修炼养性,不需要其他地方的帮助。
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安然入睡,没有酷暑的烦扰;
在丰收的秋天,结出的果实都是新瓜。
山坡上适合种植稻谷和黍米,
河边的浑水中则长着桑树和麻。
四季都平和,世俗的事务很少,
他每天三餐简单,这就是他的一生。
注释:
- 道人家:指修道的人的住所。
- 养道修真:培养道德,修炼真理。
- 九夏:指炎热的夏季。
- 三秋:指丰收的秋季。
- 禾黍:指稻谷和黍米,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 桑麻:桑树和麻,前者用来养蚕,后者可用来织布。
- 四季平和:指四季变化和谐,生活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尹志平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尹志平的隐居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诗人选择隐居以逃避世俗的纷扰,追寻内心的安宁。
诗歌鉴赏:
《瑞鹧鸪 咏西山》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西山隐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的、与世无争的生活场景。开篇的“西山深处道人家”,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幽静的境地,给人一种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感觉。诗人通过“九夏高眠无暑气,三秋结实有新瓜”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夏天的清凉与秋天的丰收,表现了自然的恩赐和隐者的心境。
后面的“乱山坡下宜禾黍,浑水河边长桑麻”,描绘了隐者在自然中自给自足的生活,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最后的“四季平和人事少,三餐终日是生涯”,则是对隐者生活的总结,强调了宁静安逸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山深处道人家:开篇点明地点和人物,暗示隐者的生活环境。
- 养道修真何处加:隐士的修道生活在此地已足够,不需他处。
- 九夏高眠无暑气:夏天的安逸,突出自然的舒适。
- 三秋结实有新瓜:秋天的丰收,表现生活的富足。
- 乱山坡下宜禾黍:山坡上适合种田,表明环境的优越。
- 浑水河边长桑麻:河边自然生长的作物,显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 四季平和人事少:四季如春,生活宁静。
- 三餐终日是生涯:简单的生活方式,强调了隐者的心态与生活哲学。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九夏高眠无暑气,三秋结实有新瓜”,形成了工整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西山”“禾黍”“桑麻”等意象,传达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安宁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着隐逸和安宁的生活。
- 道人:代表修道者,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真理。
- 禾黍、桑麻:象征着丰收与自给自足,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隐士生活的四季特点是什么?
A. 春暖花开,夏日炎热
B. 四季平和,人事少
C. 秋冬寒冷,生活艰难
D. 夏天酷热,冬天严寒 -
诗人通过哪些食物来表现隐士的富足生活?
A. 米饭和面条
B. 新瓜和桑麻
C. 鱼和肉
D. 麦子和豆子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士的田园生活,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幽静的氛围,而尹志平的诗则更强调生活的自给自足与四季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典诗词鉴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