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时》
时间: 2025-01-19 21:5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喻时》 作者:王建 〔唐代〕
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
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讵知行者夭,岂悟壮者衰。
区区未死间,回面相是非。
好闻苦不乐,好视忽生疵。
乃明万物情,皆逐人心移。
古今尽如此,达士将何为。
白话文翻译
离去的人就像破旧的帷幕,来到的人却像崭新的衣服。
美好的事物并不持久,颜色褪去后仍被抛弃。
谁知行走的人会夭折,岂能觉悟壮年的人会衰老。
在这短暂的生死之间,回过头来互相指责是非。
乐于听到的却是苦难,不愿看到的忽然出现了瑕疵。
因此明白万物的情感,皆随着人心的变化而移。
古今都是如此,达者又该如何面对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弊帷:破旧的帷幕,象征离去的旧事物。
- 新衣:崭新的衣服,象征新来的事物。
- 鲜华:美好的事物。
- 夭:夭折,早逝。
- 壮者:年轻力壮的人。
- 区区:微小的事物,这里指生命的短暂。
- 是非:指责或争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对人生无常和人心变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0年,卒于836年。王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喻时》创作于唐代中期,正是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人心变化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喻时》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人生的无常和人心的变化,给人以深思。诗中通过“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的对比,展现了人事变迁的迅速与无情,离去的往往是我们所珍惜的,而来到的却是新的未知,令人感慨万千。接着,诗人指出美好事物的短暂性,强调人生的流转与无常。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中是非对错的无奈,以及人心随着环境而变化的真相。最后,诗人反思古今皆然,质问达者在这样的世界中该如何自处,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者如弊帷:离去的人和事物像破旧的帷幕,暗示其不再重要。
- 来者如新衣:新来的人和事物像崭新的衣服,象征新鲜与希望。
- 鲜华非久长:美丽的事物并不持久,强调短暂。
- 色落还弃遗:颜色褪去后就会被抛弃,表现了无情。
- 讵知行者夭:谁会知道行走的人会早早夭折。
- 岂悟壮者衰:又有谁能意识到壮年的人会走向衰老。
- 区区未死间:在这短暂的生与死之间。
- 回面相是非:互相指责是非,表达生命的无奈。
- 好闻苦不乐:喜欢听到的却是苦难。
- 好视忽生疵:喜欢看到的却突现瑕疵。
- 乃明万物情:因此明白万物的情感。
- 皆逐人心移:万物都随着人心的变化而改变。
- 古今尽如此:古今皆是如此。
- 达士将何为:达者在这样的世界中该如何自处?
修辞手法:
- 对比:利用“去者”与“来者”的对比,突显人生无常。
- 隐喻:用“弊帷”和“新衣”隐喻生命的不同阶段。
- 反问:通过反问加深思考,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和人心变化的思考,反映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呼唤人们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弊帷:象征旧事物和失去的美好,代表过去的回忆。
- 新衣:象征新生事物与未来的希望,代表对新事物的期待。
- 鲜华:象征美好与短暂,暗示世事无常。
- 行者与壮者:分别象征人生不同阶段的人,强调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喻时》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王建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去者如弊帷”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人生的喜悦
B. 生命的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D. 爱情的永恒 -
“乃明万物情,皆逐人心移”意指? A. 生命的美好
B. 人心的冷漠
C. 万物皆有情
D. 万物随人心变化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建的《喻时》和杜甫的《登高》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但王建更强调人心变化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