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时间: 2025-01-19 15:3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炉篆堆云,瓶花扶梦,翠楼人爱清眠。
懒整明妆,轻尘惹满琼奁。
茶经药谱商量遍,尽无聊过了秋天。
怯寒尖,深掩珠栊,密下湘帘。
鱼书雁帛浮沉久,怕天涯有客,魂梦相牵。
两字平安,殷勤付与蛮笺。
相思不去拈红豆,怪相思并在愁边。
镇恹恹,减尽腰园,未尽缠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冬季节的内心感受,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炉火的香烟缭绕,仿佛堆积成了云雾;花瓶里的鲜花支撑着她的梦境,翠绿的楼阁让她沉醉于宁静的睡眠。她懒得打扮,微尘落满了珠帘。她与友人讨论茶道和药理,觉得生活无趣,秋天就这样过去了。她因寒冷而颤抖,紧闭窗帘,深藏在温暖的房间里。书信的往来如浮沉的鱼雁,让她担心远方的客人,心与梦相连。她把“平安”这两个字殷切地写在信笺上,想要表达自己的思念。心头的思念如红豆般缠绵,令人苦恼,思绪总是在愁绪的边缘。最后,她感到无精打采,心中的情感虽减弱,却依旧未能断绝。
注释
- 炉篆:指香炉中的香烟,形象地描绘出烟雾缭绕的情景。
- 琼奁:指装饰华丽的化妆箱,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生活的精致。
- 湘帘:指湘江地区的帘子,常用来描述房间的幽美与私密。
- 鱼书雁帛:比喻书信往来,鱼雁传书是古人常用的通信方式。
- 红豆:象征思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倩华,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内心的情感及生活的琐碎,风格优雅而深邃。其作品多关注于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织,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
创作背景
《高阳台》创作于秋冬之际,诗人与友人讨论生活琐事,内心却感到孤独与思念,正是这种情感促使她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高阳台》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女子在孤独中思念的内心世界。整首诗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开头的“炉篆堆云,瓶花扶梦”就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优雅而梦幻的基调,仿佛在描绘一个女子在梦中的宁静与安详。
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逐渐展现出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她懒于打扮,生活的琐碎让她感到无聊,秋天的流逝似乎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的快乐。更深一层的是对外界的恐惧与不安,“怕天涯有客,魂梦相牵”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最后两句“镇恹恹,减尽腰园,未尽缠绵”,在诗的尾声中,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虽有些许的疲惫,却仍无法摆脱那份缠绵的思念。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展现出一种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炉篆堆云,瓶花扶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香烟缭绕,花瓶中的花朵仿佛在支撑着梦境。
- 懒整明妆,轻尘惹满琼奁:表现出女子的懒散与不修边幅,生活的平淡让她对化妆失去兴趣。
- 茶经药谱商量遍,尽无聊过了秋天:通过与友人讨论茶道与药理,显示出生活的无趣,秋天在这样的无聊中悄然过去。
- 怯寒尖,深掩珠栊,密下湘帘:描绘出女子因寒冷而颤抖,紧闭窗帘,隐匿于温暖的空间中。
- 鱼书雁帛浮沉久,怕天涯有客,魂梦相牵: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书信往来的牵挂让内心不安。
- 两字平安,殷勤付与蛮笺:她把对平安的祝愿写在信笺上,流露出深切的关怀。
- 相思不去拈红豆,怪相思并在愁边:用红豆象征思念,表达了思念的痛苦与无奈。
- 镇恹恹,减尽腰园,未尽缠绵:最后以一种疲惫而未尽的情感结束,表现出思念的持续与难以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炉篆堆云”中的“云”,比喻香烟的缭绕,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拟人:如“瓶花扶梦”,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梦境的向往。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了女性在面对生活琐事时的敏感与脆弱。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流露,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方人的思念,展现了人性中对情感的执着和渴望。
意象分析
- 炉篆:象征温暖与宁静,营造出一种舒适的居家环境。
- 瓶花:代表美丽与梦境,象征着生活的精致与追求。
- 湘帘:象征私密与温暖,体现出女子的内心世界。
- 红豆:象征思念,承载着深切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炉篆堆云”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繁忙的生活场景
- B. 宁静的居家环境
- C. 烟火气息
- D. 自然风光
-
“相思不去拈红豆”中的红豆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友谊
- C. 思念
- D. 悲伤
-
诗中提到的“鱼书雁帛”主要是指?
- A. 远方的旅行
- B. 书信的往来
- C. 生活的琐事
- D. 友情的维系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温倩华的《高阳台》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女性的思念与孤独,但前者更多地聚焦于生活的细节与内心感受,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更为直接的情感表达。两者均体现了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与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