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
秋风清,秋月明。
叶叶梧桐槛外声,
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
塞雁行行天际横,
偏伤旅客情。
白话文翻译:
秋风清爽,秋月明亮。
梧桐树的叶子在窗外沙沙作响,
使得归家的梦难以成真。
石阶上蟋蟀在鸣叫,树上的鸟儿在惊飞。
北去的大雁在天边横行,
更让人感到旅客的愁苦。
注释:
- 秋风清:形容秋天的风清凉。
- 秋月明:指秋天的月亮明亮。
- 梧桐:一种树,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 槛外声:窗外的声音。
- 归梦成:回家的梦难以实现。
- 砌蛩鸣:石阶上的蟋蟀在鸣叫。
- 塞雁:北方过冬的雁。
- 旅客情:旅途中的情感,常指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塞雁”常用来指代北方的雁,象征离别与思乡。在古代,雁南飞或北归时常引发旅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云龙,号松隐,浙江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长相思》写于一个秋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孤独感。诗中秋天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萧瑟的气氛,增强了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长相思》是一首抒情诗,巧妙地运用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旅客的思乡之情。首联“秋风清,秋月明”通过清新的秋风和明亮的秋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情感。接下来的“叶叶梧桐槛外声”描绘了窗外梧桐叶飘落的声音,使得这一景象更加生动。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忧愁。
“难教归梦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后半部分“砌蛩鸣,树鸟惊”则通过描写蟋蟀的鸣叫和树上鸟儿的惊飞,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惆怅和急迫的心情。最后的“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通过北雁的形象,深化了离愁别绪,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旅途孤独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清,秋月明:描绘了一个清爽明亮的秋天,营造出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叶叶梧桐槛外声:细致入微地描写窗外的声音,暗示着离别的情感。
- 难教归梦成:表达了对归乡梦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 砌蛩鸣,树鸟惊:通过声音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心中的不安和焦虑。
- 塞雁行行天际横:北雁飞翔,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 偏伤旅客情:加深了对旅客情感的理解,强调了孤独和思念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北雁比作旅客,强化思乡的情感。
- 拟人:蟋蟀和鸟儿的鸣叫与惊飞,赋予自然以情感,增添诗意。
- 对仗:首尾句形成对仗,使诗韵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孤独的感慨。通过浓郁的秋天意象,表达了离愁别绪,展现了诗人的深情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清凉、孤独。
- 秋月:象征明亮、遥远的思念。
- 梧桐:象征离愁、思乡。
- 雁:象征旅行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叶叶梧桐槛外声”中,梧桐代表什么?
- A. 离别
- B. 归乡
- C. 快乐
- D. 秋天的美丽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旅客的孤独?
- A. 秋风清,秋月明。
- B. 砌蛩鸣,树鸟惊。
- C. 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 D. 难教归梦成。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
- 《月夜忆舍弟》(杜甫): 同样描绘了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长相思》与《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长相思》更侧重于旅途孤独的感受,而《静夜思》则更加强调对故乡的直接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攀龙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