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泉子·雨渍花零 李珣 〔五代〕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白话文翻译:
雨后的花朵凋零,红花散落,香气消逝在池塘的两岸。 离别的情感遥远,春天的歌声中断,银屏被掩上。 孤独的船只早晚离开三楚之地,闲暇时整理钿筝,愁绪多少。 曲中的情感,弦上的话语,实在不忍心听!
注释:
- 雨渍:雨水浸湿。
- 花零:花朵凋落。
- 红散:红花散落。
- 香凋:香气消逝。
- 别情遥:离别的情感遥远。
- 春歌断:春天的歌声中断。
- 掩银屏:关闭银屏,指遮掩或隔绝。
- 孤帆:孤独的船只。
- 三楚:古代地名,指楚国的三个部分。
- 钿筝:装饰华丽的筝。
- 愁几许:愁绪多少。
- 曲中情:曲子中的情感。
- 弦上语:弦乐器上的音乐表达。
- 不堪听:不忍心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珣,五代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离别、孤独和人生的无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花落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的思念。诗中的“孤帆早晚离三楚”暗示了诗人或诗中人物即将离开的情景,而“闲理钿筝愁几许”则表达了内心的愁绪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花落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的思念。诗中的“红散香凋”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凋零的景象,而“别情遥”和“春歌断”则加深了离别的情感。银屏的掩上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孤独的船只离开三楚之地则预示着远行。闲理钿筝的动作和“愁几许”的感叹,表达了内心的愁绪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远行的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雨水浸湿了花朵,红花散落,香气消逝在池塘的两岸。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离别的哀愁。
-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离别的情感遥远,春天的歌声中断,银屏被掩上。这里通过“别情遥”和“春歌断”来加深离别的情感,银屏的掩上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
-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孤独的船只早晚离开三楚之地,闲暇时整理钿筝,愁绪多少。这里通过“孤帆”和“三楚”来预示远行,闲理钿筝的动作和“愁几许”的感叹表达了内心的愁绪。
-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曲子中的情感,弦乐器上的音乐表达,实在不忍心听。这里通过“曲中情”和“弦上语”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不堪听”则加深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红散香凋”比喻花朵凋零的景象。
- 拟人:“春歌断”拟人化春天的歌声中断。
- 对仗:“曲中情,弦上语”对仗工整,表达了音乐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的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远行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渍花零:雨水浸湿了花朵,红花散落。
- 红散香凋:红花散落,香气消逝。
- 别情遥:离别的情感遥远。
- 春歌断:春天的歌声中断。
- 掩银屏:关闭银屏,象征与外界的隔绝。
- 孤帆:孤独的船只。
- 三楚:古代地名,指楚国的三个部分。
- 钿筝:装饰华丽的筝。
- 愁几许:愁绪多少。
- 曲中情:曲子中的情感。
- 弦上语:弦乐器上的音乐表达。
- 不堪听:不忍心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红散香凋”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花朵盛开 B. 花朵凋零 C. 春天到来 D. 秋天落叶
-
“别情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离别的哀愁 D. 爱情的甜蜜
-
“孤帆早晚离三楚”预示了什么? A. 船只停靠 B. 船只离开 C. 船只损坏 D. 船只修理
-
“闲理钿筝愁几许”表达了什么? A. 快乐的情绪 B. 愁绪多少 C. 对音乐的热爱 D. 对工作的厌倦
答案:
- B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维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与李珣的诗相比,王维的诗更加简洁,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诗通过古原草的生命周期来表达离别的情感,与李珣的诗相比,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