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
作者: 耿玉真 〔五代〕
玉京人去秋萧索,
画檐鹊起梧桐落。
欹枕悄无言,
月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
甚处砧声急。
眉黛远山攒,
芭蕉生暮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萧条景象和内心的孤寂。玉京的那位人儿已经离去,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冷清,屋檐下的喜鹊飞起,梧桐树的叶子也纷纷飘落。躺在枕头上静静无言,月亮映着残梦显得圆满。背对着灯光,我默默流泪,远处传来急促的砧声。眉宇间的黛色如远山般聚拢,芭蕉树在傍晚的寒意中摇曳。
注释:
- 玉京:指的是天宫或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理想的境地或佳人所住之处。
- 画檐:屋檐如画,形容古建筑的优美。
- 鹊起:喜鹊飞起,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形容寂静思念的状态。
- 砧声:砧板敲打的声音,代表日常生活的忙碌和无奈。
- 眉黛:形容眉毛的颜色,浓厚而美丽。
- 暮寒:傍晚的寒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孤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玉真,五代时期的女词人,以其深情细腻的词风而知名。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秋季,正值离别的时节,诗人在独处时感受到的孤独和萧索,反映了对失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首句“玉京人去秋萧索”就将离别的主题引入,表现出秋天的萧瑟与人心的凋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接下来的“画檐鹊起梧桐落”,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人情的冷暖,喜鹊的飞起与梧桐的落叶,暗示着离别的伤感。
全词通过“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表现了诗人对梦境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月亮的圆满和残梦的交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后面的“背灯唯暗泣”,则通过黑暗中的泪水,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整首词在意象的交替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感悟,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情感共鸣。结尾的“芭蕉生暮寒”,则以寒意收尾,给整首词留下了一种忧伤而美丽的余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京人去秋萧索”:描绘出秋天的冷清,暗示离别的情感。
- “画檐鹊起梧桐落”: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寓意离愁。
- “欹枕悄无言”:孤独的思念,表现了无声的痛苦。
- “月和残梦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 “背灯唯暗泣”:在黑暗中流泪,展现孤独的情感。
- “甚处砧声急”:日常生活的声音,成为孤独的对比。
- “眉黛远山攒”:浓眉如远山,象征思念的深沉。
- “芭蕉生暮寒”:秋天的寒意,象征着情感的冷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秋天的萧索,增添情感的深度。
- 拟人:自然景象的描绘,使其带有情感色彩。
- 对仗:如“月和残梦圆”,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孤独,采用秋天的意象映射内心的情绪,折射出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京:理想境地,象征美好与离别。
- 鹊:象征离别与思念。
- 月:象征美好回忆与孤独。
- 砧声:生活的忙碌与无奈。
- 芭蕉:诗意与寒意的结合,象征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京人去秋萧索”中的“玉京”指什么? A. 一种花
B. 理想的境地
C. 秋天的景象
答案:B -
诗中“鹊起”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别
C. 纷争
答案:B -
“背灯唯暗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比较耿玉真的《菩萨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耿玉真的词更显孤寂,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五代词人研究》
这些资料可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诗词提供更深入的视角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