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咏竹》
时间: 2025-01-17 09:1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咏竹
作者:谭处端 〔元代〕
爱君嘉秀,对云庵亲植,琅丛簇。
结翠筠梢津润腻,叶叶竿竿柔绿。
渐胤儿孙,还生过母,根出蟠蛟曲。
潇潇风夜,月明光透筛玉。
雅称野客幽怀,闲窗相伴,自有清风足。
终不凋零材异众,岂似寻常花木。
傲雪欺霜,虚心直节,妙理皆非俗。
天然孤淡,日增物外清福。
白话文翻译
我爱竹子那美好的姿态,曾在云间庵堂亲自栽植,竹子成丛。
它的翠绿竹梢在露水中显得滋润细腻,叶子与竹竿都显得柔和翠绿。
渐渐地,竹子繁衍出儿孙,根部盘曲如龙。
在潇潇的风夜里,明亮的月光透过竹叶像筛子一样洒下玉色。
我称赞竹子的清雅,心中幽思,与闲窗相伴,自有一阵清风足矣。
竹子终不会凋零,绝不同于寻常的花木。
它傲然迎雪抗霜,虚心直节,深奥的道理与世俗无关。
竹子天生孤傲淡泊,随着时间的流逝,增加了超然的清福。
注释
- 云庵:指隐居的地方,寓意清净。
- 琅丛:指竹林的丛生。
- 津润腻:形容竹子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湿润细腻。
- 蟠蛟曲:形容竹根曲折,似龙形态。
- 潇潇风夜:细雨和微风的夜晚。
- 筛玉:比喻月光透过竹叶,像筛子一样洒下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谭处端,元代著名诗人,以擅长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切观察与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竹子的咏叹,表达了对坚韧气节的崇敬和对宁静清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酹江月·咏竹》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竹子独特的美和寓意。诗人以“爱君嘉秀”开篇,直接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接着通过描绘竹子在露水滋润下的生机与柔美,传达了竹子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竹子不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还寄托了诗人对高洁人生的追求。
诗中提到“傲雪欺霜”,强调了竹子在严酷环境中依然挺立的精神,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诗人在“雅称野客幽怀”中表现出对竹子的欣赏,竹子似乎成为了他的知己,与他分享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在最后,诗人将竹子的孤傲与淡泊提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表现了对人生清福的理解。
整首诗构思精巧,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真实描写,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竹子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爱君嘉秀:直接表达对竹子的喜爱,称其为美好的存在。
- 对云庵亲植:回忆自己在隐居之地栽种竹子,体现亲切情感。
- 琅丛簇:描绘竹子的生长状态,形成了一片幽静的竹林。
- 结翠筠梢津润腻:竹子的叶子因露水而显得滋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渐胤儿孙:竹子繁衍生息,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根出蟠蛟曲:竹根蜿蜒曲折,生动形象,寓意生机勃勃。
- 潇潇风夜:设置了一个清幽的环境,增强了诗的意境。
- 雅称野客幽怀:自我调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终不凋零材异众:强调竹子的耐久性和独特性。
- 傲雪欺霜:形容竹子在寒冷环境中的坚韧。
- 虚心直节:表现竹子的品格,体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
- 天然孤淡:指竹子的天生特质,表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日增物外清福:随着时间的流逝,竹子的清福不断增加,暗示对人生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筛子,形象化地表现竹叶透出的光辉。
- 拟人:竹子被赋予了情感和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温度。
- 对仗:如“傲雪欺霜,虚心直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竹子的高洁品质与坚韧精神,借竹子之美传达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清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高洁的品质。
- 月:象征清静、明亮的心境。
- 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子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坚韧与高洁
C. 繁华的城市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月光? A. 筛子
B. 明灯
C. 彩虹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的《赋得自君之出游》
诗词对比: 将谭处端的《酹江月·咏竹》与王维的《竹里馆》进行对比,前者更多表现竹子的坚韧与高洁,而后者则注重于竹林的幽静与个人的内心世界,两者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