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日过隆德宫
当年陆海骇珍藏,此日繁华堕渺茫。
春草不随人事换,依然分翠入宫墙。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过后,隆德宫依旧如昔。曾经的繁华与珍贵,现如今却变得渺小无踪。春天的草儿并不因为世事的变迁而改变,依旧绿意盎然地生长在宫墙之内。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节日的习俗是禁止生火做饭,吃冷食。
- 隆德宫:古代皇家宫殿,象征着权力与繁华。
- 陆海骇:比喻当年的珍稀事物或风华。
- 分翠:形容春草的绿色,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之推的节日,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与哀悼。
- 宫墙:象征着往日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风格而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追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寒食节后,诗人对宫殿的繁华与自己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过往辉煌的惋惜和对春天生命力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寒食日过隆德宫》这首诗,透过简单的情景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伤。诗的开头提到“当年陆海骇珍藏”,这不仅是在唤起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曾经繁华的感慨,似乎在映射着一个时代或一个人的辉煌与沉沦。而“此日繁华堕渺茫”则将这种繁华与现实的对比推向高潮,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变化无常。
“春草不随人事换”一句,传达了一种自然与人事的对立,春草依旧生长,显示出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而人事却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与渺小。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惋惜。
最后一句“依然分翠入宫墙”,用“分翠”来描绘春草的青绿,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尽管人事已非,但自然的生机依旧存在。这种自然的恒常与人事的变幻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整体上,诗人在追忆过去的繁华时,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陆海骇珍藏:指曾经的繁荣与珍贵,暗示一种荣耀。
- 此日繁华堕渺茫:如今繁华已无,感到失落与渺茫。
- 春草不随人事换:春草依旧生长,不因人事的变化而改变。
- 依然分翠入宫墙:春草的绿色依旧映衬着宫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突显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春草赋予生命,强调其顽强的生命力。
- 象征:宫墙象征权力与辉煌,春草则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持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哲理,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生命的坚韧与恒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哀悼与追忆。
- 隆德宫:象征着权力与繁华。
- 春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寒食节反映了古代文化对忠诚与记忆的重视,隆德宫则承载了历史的荣光,而春草则提醒我们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 A. 生火做饭
- B. 吃冷食
- C. 赏花
-
诗中提到的“春草不随人事换”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持续生命力
- B. 人事的变迁
- C. 宫墙的坚固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与王恽的《寒食日过隆德宫》均以自然为背景,前者强调的是自然的静谧与和谐,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与思考。两者在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代诗人概述》
- 《王恽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