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 登河中迎煦楼故址,即唐崔徽白楼也》

时间: 2025-01-19 18:56:58

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

形胜地,古犹今。

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

淡长空,孤鸟没,总消沉。

东山高卧,梁甫长吟。

人未老,鬓毛侵。

平生多古意,落日更登临。

倚危阑,穷远目,恐伤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
形胜地,古犹今。
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
淡长空,孤鸟没,总消沉。
东山高卧,梁甫长吟。
人未老,鬓毛侵。
平生多古意,落日更登临。
倚危阑,穷远目,恐伤心。

白话文翻译:

壮丽的河山在眼前,山川环绕,宛如百二个喉咙般的秀美。
这地方的形胜之美,从古至今依旧存在。
风云变幻,晋地的风韵依旧,草木深深藏着古都的记忆。
云淡风轻的长空,孤鸟悄然消失,心中总是感到沉重。
我在东山高卧,吟唱着《梁甫吟》。
尽管人未老,却已白发渐侵。
一生追求古人的情怀,如今落日时分更想登高远望。
我倚着危栏,极目远眺,心中总是担心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壮河山:壮丽的河山。
  • 百二喉襟:形容山势如喉,气势磅礴。
  • 形胜地:形势优美的地方。
  • 草木故都深:草木茂盛,深藏着古都的历史。
  • 淡长空:天空显得清淡而悠远。
  • 高卧,长吟:高处静卧,吟唱古诗。
  • 鬓毛侵:鬓发开始变白。
  • 平生多古意:一生中有许多古老的情怀。

典故解析

  • 梁甫吟:出自《楚辞》,是对古代文人情怀的表现。
  • 东山高卧:可能指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对山水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精通诗文,风格多变,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作品多具有古典韵味,常常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恽对故地的追忆时刻,表达了他对古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蕴含了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情感交织。

诗歌鉴赏:

《三奠子·登河中迎煦楼故址》是王恽对故地的深情感怀之作。诗中通过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和时光的流逝。诗的开头,作者以“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引入,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隐含了对历史的回顾。接着,诗人通过“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表达了对古都的深情怀念,草木的茂盛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厚重,历史的回响。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抒发了个人的孤独与沉重感,“淡长空,孤鸟没,总消沉”,孤鸟消失在天空,似乎象征着个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尤其是“人未老,鬓毛侵”一句,更是感慨人到中年,白发渐生,岁月无情。最后以“倚危阑,穷远目,恐伤心”结束,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奈,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伤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描绘了壮丽的河山,象征着气势浩荡。
  2. 形胜地,古犹今:强调了这个地方的美丽,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3. 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借古都的草木景象,传达出对历史的追忆。
  4. 淡长空,孤鸟没,总消沉:表现出孤独的情感,孤鸟隐没在辽阔的天空中。
  5. 东山高卧,梁甫长吟:描写诗人高卧东山,吟唱古代诗歌的情景。
  6. 人未老,鬓毛侵:感叹人虽未老,但鬓发已白。
  7. 平生多古意,落日更登临:表达了对古代情怀的追求,落日时分更想登高远望。
  8. 倚危阑,穷远目,恐伤心:最后的感慨,站在栏杆边,极目远望,心中充满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川比作“百二喉襟”,形象生动。
  • 对仗:如“东山高卧,梁甫长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草木似乎在诉说古都的历史。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河山的描绘,以及对古都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昔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山:象征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积淀。
  • 孤鸟:象征孤独和无奈。
  • 古都:承载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2. 诗人高卧东山吟唱的是哪首诗?
    A. 《静夜思》 B. 《梁甫吟》 C. 《春晓》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倚危阑”是什么意思?
    A. 坐在栏杆边 B. 远眺 C. 思考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王恽的《三奠子》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但王恽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忆,而李白则更多体现出对自由的向往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异,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王恽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