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香近 戊申重五索佟绍弼见和》
时间: 2025-01-04 09:0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骇浪冲烟,连队溪外去。
绣旗指引千桡,上下随鼍鼓。
玉龙怒吻飞珠,洒作端阳雨。
还记少日承平旧时序。
吟望苦。问愁魄今何许。
待荐蒲樽,渺渺楚江难注。
垂老逢辰,莫向葵墙觅题句。
梦落菱洲藕渚。
白话文翻译
骇浪击打着烟雾,船队向溪水外驶去。
绣旗指引着千只小船,上下随波鼓荡。
玉龙怒吼,喷出飞珠,洒落成端午节的雨。
还记得少时的太平盛世旧时光。
吟诵时苦涩,问愁绪如今在何处。
期待着荐酒的蒲樽,渺渺楚江难以注满。
垂老之际,莫向葵墙去寻觅题句。
梦中飘落在菱洲的藕渚。
注释
- 骇浪:惊涛骇浪,形容波浪巨大。
- 绣旗:精美的旗帜,象征指引。
- 鼍鼓:鼍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着鼓声。
- 玉龙:象征水流或波涛。
- 端阳:指端午节。
- 蒲樽:蒲是水生植物,樽即酒器,指喝酒。
- 菱洲藕渚:指生长菱角和藕的地方,象征美好的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庸斋,近代诗人,虽具体生平资料不多,但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独特,常以纪实与抒情结合的方式展现情感。
创作背景
《荔枝香近》写于戊申年端午节,诗人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采用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索。开头的“骇浪冲烟”描绘了大自然的威势,使人感受到一种壮阔的气氛。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引入了节日的庆祝,绣旗、鼍鼓的描写生动形象,仿佛将读者带入了热闹的端午庆典中。
在“还记少日承平旧时序”一句中,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变化。由此,情感逐渐转向了对现实的困惑与无奈,尤其是“问愁魄今何许”的诗句,表现出一种对现状的苦闷与迷茫。
随后,诗人提到“待荐蒲樽”,表达了对美酒的期待,但“渺渺楚江难注”则显示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两句“垂老逢辰,莫向葵墙觅题句”则是对生命最后阶段的沉思,提醒人们不要在现实的困境中迷失自己,尽管生活不如意,仍需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骇浪冲烟: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连队溪外去:表达船队驶向远方的情景,象征着追求与希望。
- 绣旗指引千桡:绣旗犹如指路的指南,千桡指代无数的小船,展现出热闹的节日场景。
- 上下随鼍鼓:描绘了船只随着鼓声起伏,渲染出喜庆的氛围。
- 玉龙怒吻飞珠:此句运用比喻,表现波涛如玉龙般飞舞,水珠四溅。
- 洒作端阳雨:将水珠与端午节雨季相联系,营造节日气氛。
- 还记少日承平旧时序:表达对过去安宁时光的怀念。
- 吟望苦:吟诵的苦涩心情,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 问愁魄今何许:对心中愁苦的反思,寻求精神的寄托。
- 待荐蒲樽:期待美酒的来临,象征对生活的渴望。
- 渺渺楚江难注:表现对生活的无奈与不满。
- 垂老逢辰:对衰老的感慨。
- 莫向葵墙觅题句:劝诫自己不要在现实的困境中寻求灵感。
- 梦落菱洲藕渚:最后一句将理想与现实对比,表达对美好梦境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龙怒吻飞珠”,形象生动地描绘水波。
- 对仗:如“上下随鼍鼓”,工整且富有节奏感。
- 象征:如“蒲樽”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盛况与对过去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最终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骇浪:象征生活的波折与挑战。
- 绣旗:象征希望与指引。
- 玉龙:象征自然的威力与美。
- 蒲樽:象征生活的享受与欢愉。
- 藕渚: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美好的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答案:B -
“骇浪冲烟”中的“骇”字可以理解为: A. 恐惧
B. 震撼
C. 骚动
答案:B -
诗中“玉龙怒吻飞珠”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A. 平静的湖面
B. 激烈的波涛
C. 渔船的欢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端午日赐衣》:同样是描绘端午节的诗,表现出对节日的热情与庆祝。
- 杜甫《曲江对雨》: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风格亦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朱庸斋《荔枝香近》与李白《端午日赐衣》:朱庸斋的作品更多地探讨生活的无奈与追忆,李白则更多地展现节日的欢愉与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