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鎗歌》
时间: 2025-01-06 09:0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铁鎗歌》 作者:杨维桢 〔元代〕
李铁鎗,人之杰,将之强,手持铁鎗丈二长。
铁鎗入手乌龙骧,龙精射之落搀抢。
皇帝十有二载秋七月,红凶西来寇西浙。
防关健儿走惶惶,铁鎗一怒目眦裂。
十万赭衣暗城阙,铁鎗乌龙去明灭。
须臾化作风雨来,净洗铜城满城血。
呜呼,殪猰貐,屠封狼,铁鎗之锋无与当。
胡为将星昨夜坠昱关,铁鎗一折天无光。
天无光,人伥伥,云台倚天云潜伤。
天子赠忠良,祠以血食冬青乡。
呜呼,归来乎铁鎗。
白话文翻译
李铁鎗是人中的杰出人物,他的力量无比,手握着一根丈二长的铁鎗。
当铁鎗握在手中,像乌龙一样高昂,龙的精神射出,击落敌人的抢夺。
皇帝在位十二年的秋季七月,红色的凶恶敌人侵袭西浙。
防守关隘的勇士们惊慌失措,铁鎗一怒,目眦欲裂。
十万身着赭色衣服的士兵在城阙暗处,铁鎗如乌龙般去来,明灭不定。
转瞬之间化作风雨而来,洗净铜城满城的鲜血。
哦,猰貐被屠戮,狼被杀戮,铁鎗的锋芒无人能敌。
为何将星昨夜坠落昱关,铁鎗折断,天失其光。
天失其光,人心惶惶,云台依靠天,云中潜藏着伤痛。
天子赠送忠良之士,以血祭祀于冬青乡。
哦,铁鎗,何时归来?
注释
- 李铁鎗:象征着将士的英勇与精神。
- 乌龙:形象地描绘铁鎗的威力与气势。
- 赭衣:指士兵的军服颜色。
- 铜城:可能指某个重要的城池,象征争战的场所。
- 猰貐:传说中的凶兽,象征敌人。
- 血食冬青乡:用鲜血祭祀,表达忠诚与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战争与忠义,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李铁鎗歌》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敌入侵,民众苦不堪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英勇将士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李铁鎗歌》是一首激昂的诗歌,以李铁鎗为主角,展示了他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夸张,使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开篇即以“人之杰,将之强”引出李铁鎗,显示其非凡的气质。接着,诗中描绘了战斗场景,鲜明地展现了敌人入侵的紧迫感,表现了士兵们的恐惧与不安。铁鎗作为象征,不仅体现了战士的武器,也是他们勇气与力量的代表。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李铁鎗的英勇表现,甚至将其与风雨相提并论,显示出他在战争中的神秘与伟大。同时,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无奈和对英雄的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充满了激昂的情感,既有对英雄的歌颂,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铁鎗,人之杰,将之强:直接介绍李铁鎗的英雄形象。
- 手持铁鎗丈二长:描绘他的武器,增强了英勇感。
- 铁鎗入手乌龙骧:比喻铁鎗的威力,赋予其灵动与力量。
- 龙精射之落搀抢:表现李铁鎗的精准与果敢。
- 皇帝十有二载秋七月:交代历史背景,增强现实感。
- 红凶西来寇西浙:揭示敌人入侵的危机。
- 防关健儿走惶惶:描述士兵的恐慌,反映战局的紧迫。
- 铁鎗一怒目眦裂:显示李铁鎗的愤怒与战斗决心。
- 十万赭衣暗城阙:描绘战斗的惨烈与壮观。
- 铁鎗乌龙去明灭:象征战斗的激烈与不确定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铁鎗比作乌龙,体现其威力。
- 拟人:赋予铁鎗以灵性,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铁鎗一怒目眦裂”,节奏感强烈,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李铁鎗的形象歌颂了忠诚与勇敢,同时表现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个人的责任与担当,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铁鎗:象征力量与勇气,代表战士的精神。
- 龙:象征着力量与尊贵,展示了战士的无畏。
- 血:象征战争的惨烈与牺牲,反映士兵的忠诚与勇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铁鎗的形象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个人力量
- B. 国家精神
- C. 英勇与忠诚
-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红凶”指的是什么?
- A. 敌人
- B. 内奸
- C. 自己人
- D. 外国使者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和平
- B. 歌颂英雄
- C. 讽刺战争
- D. 以上皆非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同样表达对历史与英雄的思考。
- 《出塞》:描写边疆战争与将士的豪情。
诗词对比
- 对比《李铁鎗歌》和《出塞》,两者都描绘了战争的艰辛与英雄的壮丽,但《李铁鎗歌》更强调个体的英勇,而《出塞》则更多表现了对国家与家国情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李铁鎗歌》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