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至沙浦》

时间: 2025-01-04 10:53:43

烟霞接杳冥,旅泊寄回汀。

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

城侵潮影白,峤截鸟行青。

遍欲探泉石,南须过洞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霞接杳冥,旅泊寄回汀。
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
城侵潮影白,峤截鸟行青。
遍欲探泉石,南须过洞庭。

白话文翻译:

雾气和霞光连接着无限的天空,
我在旅途中停泊,寄情于水边的小洲。
夜里的雨停了,雷声和闪电都消失了,
春天的江水散发着蛟龙和蜃气的腥味。
城市的轮廓映在潮水中显得苍白,
山峦的轮廓截断了鸟儿的飞行。
我想要遍寻泉水和岩石,
南方的路上必须经过洞庭湖。

注释:

  • 烟霞:指雾气和霞光,形容自然景色的迷蒙和美丽。
  • 旅泊:旅途中停泊,表示作者在旅途中的暂时驻足。
  • 回汀:水边的小洲,表示作者寄情于自然。
  • 蛟蜃:蛟龙和蜃气,古代传说中的神秘生物,常象征着水的灵动和神秘。
  • 潮影:潮水的影子,指城市的倒影在水中。
  • 峤截:山峦的轮廓,表示山的高耸和险峻。
  • 泉石:泉水和岩石,象征自然的清幽和美丽。
  • 洞庭:指洞庭湖,著名的湖泊,象征着南方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旅途中写成的,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反映了唐代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江行至沙浦》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旅途感受的诗,体现了作者对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烟霞接杳冥”,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自然景象,烟雾与霞光相接,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接着,诗人提到“旅泊寄回汀”,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对大自然的寄情之感,显示了诗人的游历心态和对大自然的依恋。

“夜雨雷电歇”一句,描绘了夜间自然景象的变化,雨水停了,雷声消失,营造出一片宁静的氛围;而“春江蛟蜃腥”则通过对气味的感知,传达出春江的生动与活力,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

接下来的“城侵潮影白”则将城市景象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城市生活对自然的侵占,透出一丝忧虑。而“峤截鸟行青”则描绘了高山与飞鸟的形象,表现出自然的雄伟与生机。

最后两句“遍欲探泉石,南须过洞庭”表达了诗人对探索自然、寻求清幽之地的渴望,洞庭湖不仅是地理的象征,也是作者心灵归宿的象征,反映了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霞接杳冥:描绘自然景色,烟雾与霞光相连,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意境。
  2. 旅泊寄回汀:表达作者在旅途中停留,心中寄托着对自然的情感。
  3. 夜雨雷电歇:描绘了夜晚雨停、雷声消失后的宁静。
  4. 春江蛟蜃腥:春江的气息中带有蛟龙和蜃气的腥味,展现自然的生动。
  5. 城侵潮影白:城市的倒影在潮水中显得苍白,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6. 峤截鸟行青:高山截断了鸟儿的飞行,表现出自然的宏伟。
  7. 遍欲探泉石:渴望探索泉水和岩石,象征对自然的向往。
  8. 南须过洞庭:南方的路上需要经过洞庭湖,象征着旅途的方向与目标。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烟霞”、“蛟蜃”等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色。
  • 对仗:如“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形成对称的美感。
  • 象征:洞庭湖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渴望在旅途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霞:象征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蛟蜃:代表水的灵动和神秘。
  • 泉石:象征自然的清幽与永恒。
  • 洞庭:体现南方自然的广阔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烟霞接杳冥”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热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自然
    • C. 纷乱的社会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南须过__”。

  3.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1. B
  2. 洞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上更强调壮志与豪情。
  • 《庐山谣》: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张乔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