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和李御史春寒》

时间: 2025-01-06 13:45:58

日长亭馆。

尚问寒深浅。

底事今年花信晚。

柳外东风未软。

韶光已近春分。

小桃犹*霜痕。

天意因怜病起,故教迟吐清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和李御史春寒
日长亭馆。尚问寒深浅。
底事今年花信晚。
柳外东风未软。
韶光已近春分。
小桃犹霜痕。
天意因怜病起,
故教迟吐清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日子渐长,亭馆旁的寒意依旧,似乎在询问这寒冷的深浅程度。今年的花信为何来得如此晚?柳树外的东风仍然不够温暖。春天的时光已近春分,但小桃树上仍留有霜痕。天意似乎怜悯那些因病而弱的人,因此让花朵迟迟未能绽放出清香。

注释:

  • 亭馆:指的是一种供游人休息的建筑,通常在风景优美的地方。
  • 花信:指花开的信号或时节。
  • 东风:春天的东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韶光:春天的光景,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 霜痕:指小桃树上残留的霜冻痕迹,象征寒冷未去。
  • 天意:指上天的意志或安排。

典故解析:

本诗体现了春天的迟到和自然变化的无常,暗含了对人间病苦的同情。诗中提到的“花信”可以追溯到古时对春花开放时节的重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野,元代诗人,生于元朝末年,经历了社会动荡,文学风格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他的诗歌多以清新自然和人情世故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寒时节,表面描写的是大自然的变化,实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期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和李御史春寒》通过描绘春寒时节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中“日长亭馆”展现了春天日照渐长的景象,接下来的“尚问寒深浅”则透出一种对寒冷的思考,似乎是在探寻春天何时真正来临。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焦急的期待。

接着“底事今年花信晚”,诗人表现出对春天花信来迟的困惑与无奈,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紧接着的“柳外东风未软”,柳树的生机与东风的温暖未至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春寒的氛围。

“韶光已近春分”则指明了季节的转换,然而“小桃犹霜痕”却让人感受到春的迟疑与脆弱,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最后两句“天意因怜病起,故教迟吐清芬”则揭示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对病弱人群的同情,认为春天的迟到是天意使然,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理解。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日长亭馆”:春天日照时间延长,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尚问寒深浅”:询问春寒的程度,反映出对春季变化的关注。
    • “底事今年花信晚”:表达对花开迟到的困惑。
    • “柳外东风未软”:东风未能带来春的温暖。
    • “韶光已近春分”:春分即将来临,意味着季节的交替。
    • “小桃犹霜痕”:桃花尚有霜痕,象征春天尚未完全到来。
    • “天意因怜病起”:天意对病者的怜悯影响了花开。
    • “故教迟吐清芬”:因此花朵迟迟未能绽放清香。
  2.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天意”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3.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春寒的迟到,反映了对生命无常与自然变化的思考,表达了对病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意象分析:

  • 亭馆:象征着悠闲与休憩的空间,暗示诗人的闲适心境。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霜痕:象征春天的迟到和生命的脆弱。
  • 花信: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日长亭馆”意指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亭馆的建筑
    C. 春天日照时间的延长

  2. “底事今年花信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
    B. 对花开迟到的困惑
    C. 对寒冷的怨恨

  3. 诗中提到的“小桃犹霜痕”暗示了什么? A. 春天已经到来
    B. 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C. 热情的阳光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春夜宴桃李园序》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野的《清平乐》和李白的《静夜思》,前者侧重于春天的自然变化,而后者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但主题和情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赏析大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