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08 02:25:50

乱红深翠。

楼阁春风外。

胡蝶成团飞照水。

睡鸭无人惊起。

身闲更觉身轻。

酒壶歌扇随行。

芳草绿杨堤畔,一声初听啼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乱红深翠。楼阁春风外。
胡蝶成团飞照水。睡鸭无人惊起。
身闲更觉身轻。酒壶歌扇随行。
芳草绿杨堤畔,一声初听啼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满地的花瓣在翠绿的草地上,楼阁之外春风拂面。成群的蝴蝶在水面上飞舞,水面上还静静地躺着几只鸭子,没人去打扰它们的安眠。身心放松,感觉轻松自在,酒壶和歌扇伴随在身边。芳草绿意盎然,杨树旁边,传来一声初啼的莺鸟。


注释:

  • 乱红深翠:这里的“乱红”指的是飘落的花瓣,颜色鲜艳;“深翠”则指的是草木的青葱。
  • 楼阁春风外:楼阁外的春风,描绘出一种温暖的春日气息。
  • 胡蝶成团飞照水:蝴蝶成群飞舞,映照在水面上,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气象。
  • 睡鸭无人惊起:鸭子在水中静静地休息,没有人去打扰。
  • 身闲更觉身轻:身心放松,感到轻松自在。
  • 酒壶歌扇随行:酒壶和歌扇是春游时的随身物品,象征着放松与享乐。
  • 芳草绿杨堤畔:青草和杨树生长在堤岸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
  • 一声初听啼莺:初次听到黄莺的歌声,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此词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整体上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敦儒,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写词,尤其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天,正是自然复苏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闲适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典型的宋词,以其清新自然的景色和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词的开头通过“乱红深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色彩鲜艳、绿意盎然,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接着,描绘了蝴蝶在水面飞舞的景象,生动地传达了春天的活泼气息。词中“睡鸭无人惊起”一句,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也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接下来的“身闲更觉身轻”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情感。最后,芳草与杨树的描绘,配合莺鸟的啼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与和谐。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轻松的语调,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既有视觉上的享受,也有情感上的共鸣。独特的词风和自然的意象,使得这首词在宋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红深翠:描绘春日景象,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 楼阁春风外:春风轻拂,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胡蝶成团飞照水:蝴蝶在水面上飞舞,表现春天的活力。
  • 睡鸭无人惊起:自然宁静,生动展现了安详的春日气息。
  • 身闲更觉身轻:身体放松,心情愉悦。
  • 酒壶歌扇随行:象征春游的愉悦与享乐。
  • 芳草绿杨堤畔:描绘自然风光,增添了诗歌的美感。
  • 一声初听啼莺:鸟鸣声传来,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将自然界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酒壶歌扇随行”与“芳草绿杨堤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展现了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一种和谐而愉悦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红:象征春天的繁盛与生机。
  • 深翠:代表自然的青葱与活力。
  • 胡蝶:象征自由与轻盈。
  • 睡鸭:代表宁静与安逸。
  • 啼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春日的生动画面,蕴含着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乱红深翠”中的“乱红”指的是: A. 鲜艳的花瓣
    B. 绿色的草
    C. 春风的气息
    D. 鸟儿的歌声

  2. 诗中提到的“睡鸭”代表了什么? A. 自由
    B. 安静
    C. 快乐
    D. 活力

  3. 诗中的“酒壶歌扇随行”表示: A. 做工
    B. 春游的享乐
    C. 读书
    D. 旅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清平乐》《生查子·元夕》都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美,但《生查子》更注重节日氛围和人文情感,而《清平乐》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闲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