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九》

时间: 2024-09-19 20:54:22

笙歌箫鼓沸春涛,耳目难禁应接劳。

院落鞦韆谁氏女?

綵绳掷起过墙高。

意思解释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九

作者: 马臻 〔元代〕

原文展示:

笙歌箫鼓沸春涛,耳目难禁应接劳。
院落鞦韆谁氏女?綵绳掷起过墙高。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西湖上,笙歌和箫鼓声交织,宛如春潮涌动,令人耳目俱疲,难以抵挡。院落中的秋千上,究竟是哪家的女孩在玩耍?那五彩的绳子高高掷起,越过了墙头。

注释:

  • 笙歌:笙和歌声,指乐器与歌唱声。
  • 箫鼓:古代乐器,箫是一种吹奏乐器,鼓是打击乐器。
  • :形容声响热烈,像水开一样。
  • 春涛:春天的水波,形容春天的生机盎然。
  • 耳目难禁:耳朵和眼睛都无法抵挡,形容声音和景象的吸引力。
  • 鞦韆:秋千,儿童玩耍的工具。
  • 谁氏女:哪家的女儿,表示对玩秋千的女孩的好奇。
  • 綵绳:五彩的绳子,秋千的绳索。
  • 掷起:抛起,扔起。
  • 过墙高:高高地越过了墙,形容抛得很高。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但“春涛”一词常用于形容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古诗中常见的春天意象相呼应,表现出作者对春日游玩的愉悦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臻(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其诗作清新流畅、意境优美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俗,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九》创作于春日,西湖作为风景名胜,吸引了众多游人,正是游玩时节。诗中描绘的热闹春日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热闹场景,展现了西湖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用“笙歌箫鼓沸春涛”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氛围,乐声如潮水般涌来,令人陶醉。接着,作者通过“耳目难禁应接劳”形容耳边的音乐和眼前的美景交织,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在欣赏美好景色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一种轻松和愉悦的心情。最后两句提到玩秋千的女孩,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生活情景,传递出青春的活力与欢乐。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西湖春日的描述,更是在春光中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解析:

  • 第一句:“笙歌箫鼓沸春涛”,乐器的声音如同春潮涌动,给人以热烈的感受。
  • 第二句:“耳目难禁应接劳”,感官的刺激使人难以抵挡,暗示春日的美好。
  • 第三句:“院落鞦韆谁氏女?”引出对玩耍女孩的好奇,增加了人情味。
  • 第四句:“綵绳掷起过墙高”,生动地描绘了秋千的乐趣,象征着青春的无限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潮水,增强了声音的渲染力。
  • 对仗:诗句中“耳目难禁”与“应接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生动形象:通过“掷起过墙高”描绘出秋千的欢乐场景,使读者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展开,通过描绘西湖的游玩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笙歌:象征音乐与欢乐,代表欢乐的气氛。
  • 春涛:象征春天的生机,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秋千:象征童趣与青春,体现出生活的乐趣。
  • 綵绳:象征美丽与色彩,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包括哪些?

    • A. 笙、箫
    • B. 琵琶、古筝
    • C. 二胡、笛子
  2. “耳目难禁”意指什么?

    • A. 不想听
    • B. 难以抵挡
    • C. 无法逃避
  3. “綵绳掷起过墙高”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 A. 秋千的高度
    • B. 玩耍的乐趣
    •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游山西村》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日的美好,强调自然的清新。
  • 《游山西村》:以田园风光为主,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