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
好借常娥著,清秋踏月轮。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闻宓妃的袜子,在水中漂浮时想要生出尘埃。
我希望借用嫦娥的衣裳,在清秋的月光下轻轻地行走。
注释:
- 宓妃: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常与美丽、优雅相联系。
- 渡水:指在水面上行走或漂浮,象征一种轻盈的状态。
- 常娥:月宫中的仙女,传说中她因偷吃仙药而飞升至月宫。
- 清秋:秋天的清晨或晚上,空气清新,月光明亮。
- 踏月轮:在月光下行走,给人一种轻盈如步入月轮的感觉。
典故解析:
宓妃和嫦娥都是古代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代表着美丽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中提到的“袜”与“著”暗示了这两位仙女的轻盈与美丽,表达了对她们的向往和仰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华丽的辞藻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邃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象,体现了他对人生与自然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繁荣。李商隐的作品常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诗中的意象也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袜》以宓妃和嫦娥两个美丽的女性形象为主线,借用她们的袜子和衣裳,表现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诗中“渡水欲生尘”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一种如梦似幻的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这些典故的引用,营造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氛围,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李商隐的用词精炼而富有韵味,“清秋踏月轮”则把秋天的清晨与月光的柔和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美丽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渴望。李商隐的诗歌常常让人陷入沉思,这首诗亦不例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尝闻宓妃袜:开头以“尝闻”引出话题,表明这是传闻中的故事,给人一种神秘感。宓妃的袜子代表着美丽与轻盈。
- 渡水欲生尘:表达了一种轻盈的状态,像是在水面上行走,甚至能让水面生出尘埃,暗示了超凡的境界。
- 好借常娥著:提到常娥,代表了另一种美丽和梦幻,诗人希望能够借用她的衣裳,进一步强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清秋踏月轮:最后一句将意象与情感结合,描绘了一幅在清秋月下轻盈行走的美好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袜子与水、尘埃相结合,构建出一种轻盈的意象。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宓妃、嫦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蕴含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袜:象征轻盈与美丽,代表着女性的柔美。
- 水:象征流动与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月:象征宁静与美好,代表一种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商隐的《袜》中提到的美丽女性是哪两位? A. 王嫱与王昭君
B. 宓妃与常娥
C. 甄氏与曹贵人
答案:B -
“渡水欲生尘”中表达的状态是怎样的?
A. 沉重
B. 轻盈
C. 疲惫
答案:B -
诗中“清秋踏月轮”描绘的画面是什么?
A. 秋天的落叶
B. 月光下的行走
C. 夜晚的星空
答案:B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