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仲夏八日寓黄塘忆洞元吴子归南海予至此已半月馀矣诗云渡海盖遥度之也》
时间: 2024-12-29 17:2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刚别重山外,相逢渐面非。
片云浮目远,孤月照形稀。
渡海舟应到,朝天马正飞。
萱庭春昼永,嘱与报归期。
白话文翻译:
刚刚离开高山之外,重逢的面貌已渐渐不同。
浮云在远方飘荡,孤月照耀着稀薄的身影。
渡海的船应该快到了,朝天的马儿正飞奔。
萱草庭院春日悠长,托付你转达我回家的时日。
注释:
- 刚别:刚刚分别,指的是刚与某人告别。
- 重山外:重重的山峦之外,暗示远道而行。
- 相逢渐面非:重逢时的面貌已不再是从前,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 片云:片状的云彩,形象地描绘出天空的静谧。
- 孤月:孤独的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渡海舟应到:期待渡海的船即将到达,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
- 朝天马正飞:形象地描绘出向往自由与归去的心情。
- 萱庭:萱草庭院,萱草象征母亲,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春昼永:春天的白昼悠长,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对春天的留恋。
- 嘱与报归期:托付他人传达自己归来的时间。
典故解析:
“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母亲的象征,传说萱草能够忘记忧愁,故与母亲的牵挂密切相关。诗中提到的“朝天马”,则引申了追求理想与自由的主题,象征着勇往直前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穆是明代的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离乡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归家的渴望以及对亲人的牵挂。正值仲夏,诗人在黄塘寓居,心中充满了对南海的期待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首句“刚别重山外”便点明了诗人此时的孤独与思念,而随后的意象如“片云”、“孤月”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的深邃和复杂。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有对人生际遇和归属感的深思。通过“渡海舟应到”与“朝天马正飞”的对比,诗人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情感的张力。最后一句“嘱与报归期”,则将思念的情感升华至对时间的思考,表现出对归来的期盼与不舍。整首诗构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情感的细腻,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刚别重山外:诗人刚从重重山峦中离开,离别的情景依然在眼前。
- 相逢渐面非:与昔日相逢的情景渐渐模糊,表达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片云浮目远:远方的云彩轻盈飘浮,隐喻着心中对远方的期盼。
- 孤月照形稀:孤独的明月照耀着稀疏的身影,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渡海舟应到:期待渡海的船即将抵达,表现出对归乡的渴望。
- 朝天马正飞:形象地描绘出对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 萱庭春昼永:春天的悠长日子,暗示着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
- 嘱与报归期:托付他人传达归期,表现出对家乡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月”比喻孤独的思念心情。
- 对仗:整首诗在意境与情感上形成对仗的效果,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自然元素如“云”、“月”、“舟”等,深化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为主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重山:象征着阻隔与分离,暗示了离别的苦涩。
- 片云:象征着漂泊与自由,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
- 孤月:象征孤独与思念,体现了内心的情感状态。
- 渡海舟:象征着归乡的希望与旅途的期待。
- 萱庭:象征家庭与母亲的温暖,表现对亲情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月”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婚姻
C. 友谊
D. 财富 -
“渡海舟应到”中“舟”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旅行的疲惫
B. 归家的希望
C. 繁忙的工作
D. 自由的向往 -
“萱庭春昼永”中的“萱”指代什么? A. 草药
B. 母亲
C. 朋友
D. 家乡
答案:
- A. 孤独
- B. 归家的希望
- B. 母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同样涉及思乡主题,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而唐穆则通过自然意象渲染情感。
- 《月夜忆舍弟》虽关注兄弟情,但也展现了个人对家庭的思念,与本诗的思乡情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全传》
- 相关古诗词研究文章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