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叹息真成汗漫游,经春历夏又嗟秋。林居已是能鸣士,顾我宁非不系舟。江渚出吟聊自适,竹梢清泪浩难收。王孙莫道归来好,芳草天涯恨未休。
白话文翻译:
我叹息自己真的成了漫无目的的游子,经历春天又过夏天,如今又感叹秋天。在林中居住的我已是能发出声音的士人,看我难道不像是一艘无系之舟吗?在江边吟诗只是为了自我安慰,竹梢上的清泪难以收回。王孙啊,不要说归来的好,芳草遍布天涯,恨意未曾休止。
注释:
- 汗漫游:形容游历无目的,漫无边际。
- 能鸣士:指有才能、有名声的人。
- 不系舟:比喻生活漂泊不定,无固定居所。
- 江渚:江边的小洲。
- 竹梢清泪:比喻悲伤的泪水。
- 王孙:贵族子弟,这里泛指归乡的人。
- 芳草天涯:形容离乡背井,远在他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元代著名诗人,字元镇,号云林子,江苏无锡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流离失所、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长期漂泊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的抒发。诗中通过“汗漫游”、“不系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漂泊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叹息”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诗中“汗漫游”、“不系舟”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后两句“江渚出吟聊自适,竹梢清泪浩难收”,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悲伤。结尾的“王孙莫道归来好,芳草天涯恨未休”,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悲观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叹息真成汗漫游:诗人感叹自己像漫无目的的游子一样漂泊。
- 经春历夏又嗟秋:经历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炎热,又到了秋天的萧瑟,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
- 林居已是能鸣士:在林中居住的诗人,已是有才能、有名声的人。
- 顾我宁非不系舟:看我难道不像是一艘无系之舟,漂泊不定。
- 江渚出吟聊自适:在江边吟诗,只是为了自我安慰。
- 竹梢清泪浩难收:竹梢上的清泪,比喻悲伤的泪水难以收回。
- 王孙莫道归来好:贵族子弟不要说归来的好。
- 芳草天涯恨未休:芳草遍布天涯,恨意未曾休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不系舟”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 拟人:如“竹梢清泪”将竹梢拟人化,比喻悲伤的泪水。
- 对仗:如“经春历夏又嗟秋”中的时间顺序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意象分析:
- 汗漫游:形容游历无目的,漫无边际。
- 不系舟:比喻生活漂泊不定,无固定居所。
- 竹梢清泪:比喻悲伤的泪水。
- 芳草天涯:形容离乡背井,远在他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不系舟”比喻了什么? A. 固定的生活 B. 漂泊不定的生活
- “竹梢清泪”在诗中比喻了什么? A. 悲伤的泪水 B. 快乐的泪水
-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A. 乐观 B. 悲观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倪瓒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多首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