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三日芙蓉花下留南宫岳山人饮明日岳山人过玉山南宫老矣不知复几聚首观花听琴情不能堪因赋长句并简玉山》
时间: 2024-12-31 10:57: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廿三日芙蓉花下留南宫岳山人饮明日岳山人过玉山南宫老矣不知复几聚首观花听琴情不能堪因赋长句并简玉山
芙蓉著花已烂熳,浊酒弹琴聊少停。 数声别鹄隔江渚,一醉秋天空玉瓶。 况当宾客欲行迈,忍使风雨即飘零。 攀条掇英重惆怅,但愿花开长不醒。
白话文翻译
芙蓉花已经盛开得灿烂夺目,我们在这里停下,用浊酒和弹琴来稍作休息。 几声别鹄的鸣叫从江渚那边传来,我们一醉方休,仿佛秋天的天空都装进了玉瓶。 何况现在宾客即将离去,怎能忍受风雨带来的飘零之感。 攀折花枝,拾取花瓣,心中充满了惆怅,只愿这花开永远不凋谢,让我永远沉醉其中。
注释
- 芙蓉著花已烂熳:芙蓉花盛开得非常美丽。
- 浊酒弹琴聊少停:用浊酒和弹琴来稍作休息。
- 数声别鹄隔江渚:别鹄的鸣叫声从江渚那边传来。
- 一醉秋天空玉瓶:形容醉后的感觉,仿佛秋天的天空都装进了玉瓶。
- 况当宾客欲行迈:何况现在宾客即将离去。
- 忍使风雨即飘零:怎能忍受风雨带来的飘零之感。
- 攀条掇英重惆怅:攀折花枝,拾取花瓣,心中充满了惆怅。
- 但愿花开长不醒:只愿这花开永远不凋谢,让我永远沉醉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倪瓒(约1301-1374),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字元镇,号云林子,江苏无锡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倪瓒在八月廿三日与南宫岳山人相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芙蓉花下的聚会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芙蓉花下的聚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芙蓉著花已烂熳”一句,以芙蓉花的盛开来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和珍贵。“数声别鹄隔江渚”和“攀条掇英重惆怅”则进一步以别鹄的鸣叫和攀折花枝的动作,来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芙蓉著花已烂熳:以芙蓉花的盛开来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和珍贵。
- 浊酒弹琴聊少停:用浊酒和弹琴来稍作休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数声别鹄隔江渚:以别鹄的鸣叫来象征离别的到来,增添了诗中的离别氛围。
- 一醉秋天空玉瓶:形容醉后的感觉,仿佛秋天的天空都装进了玉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况当宾客欲行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无奈和惆怅。
- 忍使风雨即飘零:以风雨的飘零来象征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 攀条掇英重惆怅:通过攀折花枝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 但愿花开长不醒: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希望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醉秋天空玉瓶”,将醉后的感觉比喻为秋天的天空装进了玉瓶。
- 拟人:如“攀条掇英重惆怅”,将花枝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 对仗:如“数声别鹄隔江渚,一醉秋天空玉瓶”,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花: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和珍贵。
- 浊酒:象征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别鹄:象征离别的到来。
- 秋天空玉瓶:象征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风雨:象征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 花枝:象征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芙蓉著花已烂熳”一句,芙蓉花象征了什么? A. 离别 B. 美好时光的短暂和珍贵 C. 友情的珍视 D. 风雨的飘零
-
诗中“数声别鹄隔江渚”一句,别鹄的鸣叫象征了什么? A. 离别的到来 B. 美好时光的留恋 C. 友情的珍视 D. 风雨的飘零
-
诗中“攀条掇英重惆怅”一句,通过什么动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A. 饮酒 B. 弹琴 C. 攀折花枝 D. 听别鹄的鸣叫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倪瓒的这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惆怅。
- 王维《山居秋暝》与倪瓒的这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