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绣床凝思》
时间: 2025-01-06 15:52: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组香绒,错综纹理。
倚床脉脉如春醉。
沉吟暗想玉京人,
雕鞍何处鸣珂里。
无限离愁,谁知就里。
滔滔比似西江水。
无情日夜向东流,
一缄好寄相思泪。
白话文翻译:
这幅绣床上错落有致的花纹,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醉意。我倚靠在床边,思绪万千,暗自回想着那位住在玉京的他,不知道他现在骑着雕鞍去往何方,耳边又传来哪里清脆的马铃声。无尽的离愁,谁能理解我内心的苦楚呢?这愁绪如同滔滔不绝的西江水,日日夜夜无情地向东流去。我只好将满腔的相思化为泪水,封存于信封中寄出去。
注释:
- 杂组香绒:指的是用不同颜色和花纹的绣线组合而成的绣品。
- 脉脉:形容目光柔和而深情,常用来形容相思的目光。
- 玉京:传说中的美丽地方,象征着理想中的人或境地。
- 雕鞍:精美的马鞍,象征着骑马出行的情景。
- 鸣珂:指马上的铃铛声。
- 无限离愁:形容愁苦无尽。
- 滔滔比似西江水:将愁苦比作西江的水,形象地描绘出愁苦的绵延不绝。
- 一缄好寄相思泪: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泪水,封存起来寄给心上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禧,元代词人,生于南宋末年,长于元代。其作品多描写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生活,具有独特的审美视角。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沈禧生平的一个情感低潮期,可能受到个人经历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表现出对亲情或爱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
《踏莎行 绣床凝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词中以绣床的细腻花纹开篇,映衬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倚床而思,词人仿佛陷入了春天的醉意中,恍惚间感受到对爱人的思念。接着,词人回忆起“玉京人”,这个意象不仅代表着对远方爱人的向往,也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诗中“无限离愁,谁知就里”一句,透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奈。词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西江水的滔滔不绝相提并论,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愁绪的绵延与无法抑制。最后,结尾一句“一缄好寄相思泪”,既是对相思的无尽寄托,也是对情感的无奈宣示,增强了整首词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杂组香绒,错综纹理。”:描绘绣床花纹的精美,暗示作者的细腻情感。
- “倚床脉脉如春醉。”:表现词人沉浸在思念中的状态。
- “沉吟暗想玉京人,”:回忆远方的爱人,传达思念之情。
- “雕鞍何处鸣珂里。”:描绘出爱人行踪不定的情景,增添离愁。
- “无限离愁,谁知就里。”:感叹自己的愁苦无人理解。
- “滔滔比似西江水。”:用西江水比喻无尽的愁苦。
- “无情日夜向东流,”:愁苦无情,日夜不停。
- “一缄好寄相思泪。”:将思念化为泪水,寄托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绪比作“西江水”,形象生动。
- 拟人:将日夜描绘成无情的流动,增强了情感的力度。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增添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无奈的离愁,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绣床:象征着温暖与思念的环境。
- 玉京人:代表着远方的爱人,理想中的美好。
- 西江水:象征着绵延不绝的愁苦与思念。
- 泪水:承载着深切的情感和无奈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京人”象征什么?
- A. 远方的爱人
- B. 朋友
- C. 家人
-
“无限离愁,谁知就里”中的“就里”指的是什么?
- A. 离愁的地方
- B. 自己的心情
- C. 爱人的住处
-
诗中将愁苦比作什么?
- A. 江水
- B. 山川
- C. 花瓣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沈禧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富有情感,但沈禧更强调思念的无奈,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失去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对爱情的追求与理想,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