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4-09-19 20:46:41

当日桃源,那般生活。

算来毕竟从头错。

乐园如不在人间,尘寰何处寻天国。

平地楼台,万灯照耀。

人生正自奔流著。

市声如水泛春潮,茫茫淹没天边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日桃源,那般生活。算来毕竟从头错。乐园如不在人间,尘寰何处寻天国。平地楼台,万灯照耀。人生正自奔流著。市声如水泛春潮,茫茫淹没天边月。

白话文翻译:

那天的桃源,真是美好的生活,但细想起来一切都大错特错。如果乐园不在人间,那么世间哪里还有天国可寻呢?平地上高楼大厦,万盏灯火辉煌,人生就在这奔流不息中。城市的喧嚣如水般涌动,春潮般涌来,淹没了天边的明月。

注释:

  • 桃源:指的是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生活的地方,象征着美好宁静的生活。
  • 乐园:指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 尘寰:尘世,世俗的世界。
  • 楼台:高楼阁楼,象征繁华的城市生活。
  • 市声:城市的喧嚣声。
  • 春潮:春天的潮水,象征生机与活力。

典故解析: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美好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天国:通常指理想的、完美的世界,可能与宗教信仰中的天堂概念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97-1988),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顾随在诗歌中追求真情与自然,常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20世纪初期,当时社会动荡,许多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渴望寻找理想的生活状态,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一情绪。

诗歌鉴赏:

《踏莎行》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中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开篇提到的“桃源”与“乐园”,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而随后的“尘寰何处寻天国”,则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诗中“平地楼台,万灯照耀”描绘了繁华的城市生活,然而这繁华背后却是“人生正自奔流著”,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匆忙。在最后两句中,“市声如水泛春潮”更是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城市的喧嚣与生活的急促,最终导致“茫茫淹没天边月”,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理想的追寻,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顾随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日桃源,那般生活。
    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曾经的理想场景。

  2. 算来毕竟从头错。
    表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终是错误的,带有反思的意味。

  3. 乐园如不在人间,尘寰何处寻天国。
    指出理想中的乐园并不存在于现实,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困惑。

  4. 平地楼台,万灯照耀。
    描绘繁华的城市景象,和人们追求物质的生动场面。

  5. 人生正自奔流著。
    形象地反映出人生的急促与无奈。

  6. 市声如水泛春潮,茫茫淹没天边月。
    以比喻表现城市的喧嚣与生活的复杂,最终淹没理想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市声比作春潮,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喧闹与奔忙。
  • 对仗:如“乐园”与“尘寰”,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 桃源:象征理想与宁静的生活。
  • 乐园:代表人们心中对幸福与安宁的追求。
  • 楼台:象征繁华与物质的丰富,反映现代城市生活的特点。
  • 市声:代表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喧嚣与急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踏莎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顾随
    C) 杜甫
    D) 白居易

  2. “桃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理想生活
    C) 现实
    D) 离别

  3. 诗中“市声如水泛春潮”表现了什么? A) 宁静
    B) 喧嚣
    C) 美好
    D) 失落

答案:

  1. B) 顾随
  2. B) 理想生活
  3. B) 喧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经典作品,描绘了理想的生活环境。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踏莎行》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作品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顾随则是对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
  • 《陶渊明与桃花源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