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引双旌马首齐,
曹南战胜日平西。
为儒不解从戎事,
花落春深闻鼓鼙。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动双旗,马头齐整向前行;
在曹南取得胜利的日子,西边的战事已平息。
作为读书人不懂得从军之事,
春天已深,花瓣落下,耳边传来战鼓声。
注释:
- 风引:春风吹动,带有引导的意思。
- 双旌:指两面旗帜,象征军队出征。
- 马首齐:马头朝向一致,形容军队整齐。
- 曹南:指曹魏南方,历史上著名的战场。
- 战胜:取得胜利。
- 日平西:西方的战事已经平息。
- 为儒:作为读书人。
- 不解:不了解。
- 从戎事:参军作战的事务。
- 花落春深:春天已经深了,花瓣飘落。
- 鼓鼙:战鼓,鼓声。
典故解析:
- 曹南战胜:指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曹操在南方的战争胜利,象征着国家的安定。
- 春日:春天的象征,常与新生、希望相联系,但此处却与战事相对照,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少有作品流传。其诗多描绘战争与边塞生活,通常表现出对士人身份的反思。
创作背景:
作于春日,诗人身处军营,借春日的景象表达对战争和士人身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军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士人身份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展现了春风与军队的整齐,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士兵的豪情。诗人在这里通过春风的柔和与战争的严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作为读书人的他,不解从军之事,似乎对战争的残酷感到无奈。
后两句通过“花落春深”来突出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却又因“闻鼓鼙”而显得悲凉。这里的“鼓鼙”不仅是战争的象征,也暗示着春天的来临并未带来和平,反而是战事的继续。整首诗在描写春日美景的同时,透出对战争的忧虑与对士人身份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引双旌马首齐:描绘春风与军队的气势,突显出战争的威武与壮观。
- 曹南战胜日平西:提到历史事件,暗示国家的安定与士人对战争的复杂感情。
- 为儒不解从戎事:表述读书人对战争的误解,感情复杂。
- 花落春深闻鼓鼙: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战争的现实,体现出春天与战争的对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首齐”与“战胜日”,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春天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进行对比,突出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士人对自身身份的困惑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双旌:象征军队的力量与团结。
- 花落: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
- 鼓鼙:象征战争的来临与紧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曹南”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三国时期
- B. 唐代
- C. 明代
-
“花落春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伤感
- C. 宁静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战争
- B. 自然
- C. 家庭
答案:
- A. 三国时期
- B. 伤感
- A. 战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涂《春日偶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色,但更侧重于壮观的自然与人生的哲理,与刘商的战争主题形成对比。刘商更强调士人的困境与对战争的反思,而王之涣则更为乐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