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十四 题俞生谔夫扇面画》

时间: 2025-01-04 11:07:04

瑶峰如矗。

楼观夕阳明落木。

草阁临流。

占断溪山千里秋。

林回路转。

野客扶筇归去晚。

好段风光。

昼出青山绿野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峰如矗。楼观夕阳明落木。草阁临流。占断溪山千里秋。林回路转。野客扶筇归去晚。好段风光。昼出青山绿野堂。

白话文翻译:

瑶峰高耸入云,楼阁观看夕阳的明亮映衬在落叶上。草阁临近溪流,俯瞰千里秋色的山川。林间小路曲折回转,野外的游人拄着竹杖归来得很晚。美好的风景,白天在青山绿野中显现出来。

注释:

  • 瑶峰:指美丽的山峰。
  • :耸立、高耸。
  • 楼观:指楼阁的观景台。
  • 夕阳:指傍晚的阳光。
  • 落木:指秋天落下的树叶。
  • 草阁:用草木搭建的简易房屋。
  • 临流:靠近水流的地方。
  • 占断:俯瞰或占有视野。
  • 千里秋:形容秋天的壮丽景色。
  • 林回路转:林间小路曲折蜿蜒。
  • 野客:指在野外游玩的人。
  • 扶筇:拄着竹杖行走。
  • 好段风光:美好的风景场景。
  • 昼出:白天显露出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0年),字宗周,号退庵,明代诗人,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景,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 其十四 题俞生谔夫扇面画》创作于明代,夏言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文人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风景描绘为主,展现出一种淡然的自然美。开头的“瑶峰如矗”便设下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山峰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楼观夕阳明落木”让人联想到夕阳照耀下的宁静和美丽,仿佛在描绘一个理想的栖息地。

诗中的“草阁临流”与“占断溪山千里秋”相辅相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草阁与流水的结合,不仅营造了一个恬淡的生活场景,更是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最佳体现。接下来的“林回路转”则描绘了曲折的小路,暗示了人生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变化。

最后两句“好段风光。昼出青山绿野堂”以一种轻快的笔调总结了整首诗的意境,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所渴望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瑶峰如矗:描绘山峰的高耸,既是自然的描写,也象征着伟大的理想。
  2. 楼观夕阳明落木:通过夕阳的明亮映衬,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3. 草阁临流:草阁的设定让人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4. 占断溪山千里秋:秋天的辽阔景色,展现了时光的流转与自然的变化。
  5. 林回路转: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曲折与复杂。
  6. 野客扶筇归去晚:描绘归来的游人,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7. 好段风光:强调了自然的美好。
  8. 昼出青山绿野堂:总结整首诗的主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瑶峰如矗,将山峰比作雕刻的艺术品,突出了其壮丽。
  • 拟人:夕阳明落木,赋予夕阳以生命,使诗句更具动感。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瑶峰:象征高尚与追求。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 草阁与溪流: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的归宿。
  • 千里秋:体现了自然的辽阔和丰富的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瑶峰如矗”中的“瑶峰”指的是: A. 一种花
    B. 高耸的山峰
    C. 一种乐器

  2. “草阁临流”中,“临流”的意思是: A. 远离水流
    B. 靠近水流
    C. 流动的水

  3. 诗中提到的“野客”是指: A.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
    B. 在野外游玩的人
    C. 学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
  2.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夏言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山水,但夏言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在自然与心境的结合上更具哲理性。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夏言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美,而王维则通过意境的营造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