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杏花开日董澍邀游延庆》
时间: 2025-01-01 14:0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潮 杏花开日董澍邀游延庆
作者:张力夫 〔当代〕
居庸关外,蟠蛟路上,晴峦叠翠如屏。
莺谷抱潭,莲峰倒影,朝云澹宕空灵。
何处动芳馨。正牧童憨笑,遥指香营。
杏苑霞开,粲然千里斗娉婷。
来寻战国长城。抚残垣断壁,感慨丛生。
荒草盛衰,狼烟聚散,销沉剑戟豪英。
妫水去无声。泛小舟薄暮,终古幽情。
更拟花间醉月,吹笛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外的美丽风景和历史遗迹。首先,诗人描绘了青翠的山峦、莺飞谷地和水面倒影,营造出一幅宁静的景象。接着,诗中提到牧童的笑声和杏花盛开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随后,诗人回忆起战国时期的长城遗址,感慨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消逝。最后,诗人描绘了暮色中的小舟,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往昔的缅怀,计划在花间月下陶醉,听着笛声直到天明。
注释
- 蟠蛟路:形容蜿蜒曲折的道路。
- 莺谷:指春天莺鸟歌唱的山谷。
- 朝云澹宕:早晨的云朵轻柔而悠远。
- 芳馨:指花香四溢。
- 战国长城:指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修建的长城。
- 妫水:古代一条河流,象征静谧与悠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力夫,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表现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日,诗人受邀游览延庆,借助美丽的杏花和历史遗迹,表达对自然和历史的敬仰与思考。正值杏花盛开之时,诗人感受到春的气息和生命的生命力。
诗歌鉴赏
张力夫的《望海潮 杏花开日董澍邀游延庆》是一首融合自然美和历史感的诗篇。开篇以“居庸关外,蟠蛟路上”引入,立即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丽的自然境界。诗中景物描写细腻,青翠的山峦、清澈的潭水与和煦的春风交融,营造出如画的春日景象。尤其是“杏苑霞开,粲然千里斗娉婷”,展现出杏花盛开的绚丽,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随后的历史回忆,诗人抚摸战国长城的断壁残垣,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消逝。这里的“荒草盛衰,狼烟聚散”更是让人感慨万千,这种对历史的反思与自然景观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哀伤。最后两句“更拟花间醉月,吹笛到天明”,则回归自然与生活的乐趣,表现出诗人对悠然自得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居庸关外,蟠蛟路上,晴峦叠翠如屏。
描述居庸关外的自然景色,青翠的山峦如屏风般重叠,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
莺谷抱潭,莲峰倒影,朝云澹宕空灵。
继续描写自然景象,春天的莺鸟在谷中歌唱,莲花峰的倒影在水面上,早晨的云朵轻柔而空灵。 -
何处动芳馨。正牧童憨笑,遥指香营。
表示芳香四溢,牧童的笑声带来生活的气息,远处是香气四溢的杏花营地。 -
杏苑霞开,粲然千里斗娉婷。
描绘杏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绚丽的花朵如同千里斗艳。 -
来寻战国长城。抚残垣断壁,感慨丛生。
诗人回忆历史,前往战国时期的长城遗址,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消逝。 -
荒草盛衰,狼烟聚散,销沉剑戟豪英。
通过荒草的盛衰和狼烟的聚散来表现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消逝。 -
妫水去无声。泛小舟薄暮,终古幽情。
妫水静静流淌,诗人在薄暮中划着小舟,感受到古老而深远的情感。 -
更拟花间醉月,吹笛到天明。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计划在花下月明之时陶醉,吹笛直到天明。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晴峦叠翠如屏”,用“屏”比喻山峦的排列。
- 拟人:如“牧童憨笑”,赋予了牧童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如“荒草盛衰,狼烟聚散”,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所传达出的情感基调是宁静而又感伤的,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长城: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记忆。
- 小舟: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指哪里的风光?
A. 居庸关外
B. 长城内
C. 牧童村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A. 杏苑霞开
B. 抚残垣断壁
C. 吹笛到天明 -
诗中提到的“妫水”象征什么?
A. 宁静与悠远
B. 热闹与繁华
C. 战争与冲突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春夜的美景和人生哲思。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力夫 vs. 李白
张力夫的诗歌注重自然与历史的结合,细腻而富有情感,而李白则以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然的强烈感受著称。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的情感表达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