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危亭题竹粉,曲沼嗅荷花。
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
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强下西楼去,西楼倚暮霞。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亭子上题写了竹子的诗句,曲折的池塘里飘散着荷花的香气。
几天来我们一起喝酒,然而明亮的白天却不在家中。
我寻幽探胜仍未尽兴,所写的诗句总是值得夸赞。
勉强走下西楼,西楼依靠着晚霞的映衬。
注释:
- 危亭:高耸的亭子,意指亭子建得很高。
- 题竹粉:在竹子上用粉笔写字,表示写诗或书法。
- 曲沼:弯曲的池塘,形容池塘的形状。
- 嗅荷花:闻到荷花的香气。
- 携酒:带着酒,表示与友人一起饮酒。
- 平明:指明亮的日子。
-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表示游览或探寻自然之美。
- 得句:得到了好诗句。
- 强下:勉强下楼。
- 暮霞:傍晚的彩霞。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提到了“荷花”、“竹”等元素,二者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清雅和高洁,常作为文人雅士抒发情怀的对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晚唐著名的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其诗作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风格多变,常用典故和隐喻。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正值他仕途未遂、内心郁结之时。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聚会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闲游》是一首描写闲适游玩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开篇“危亭题竹粉”展示了诗人高雅的情趣与闲适的心境,接着“曲沼嗅荷花”则通过嗅觉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新与宁静。接下来的“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句中透露出与友人欢聚的快乐与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似乎在感叹生活的无常。
“寻幽殊未极”表达了追寻幽静的乐趣,但又隐含着一种未尽的遗憾;而“得句总堪夸”则反映出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自信与欣慰,尽管内心有些许的孤独与失落。在结尾“强下西楼去,西楼倚暮霞”中,诗人虽是勉强离开,却又与西楼的美丽晚霞相依,形成了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与对人事无常的淡然。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闲适中带有哲思的情感,既有对友人聚会的欢愉,也有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李商隐的独特风格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危亭题竹粉:在高耸的亭子上写下了竹子的诗句,展示诗人的文人气质。
- 曲沼嗅荷花:在曲折的池塘边,享受荷花的芳香,描绘自然之美。
- 数日同携酒:几天与友人一起饮酒,表现友情的温暖。
- 平明不在家:却发现明亮的日子里自己却不在家,反映出对日常生活的感叹。
- 寻幽殊未极:在寻幽探胜的过程中,仍未达到内心的满足。
- 得句总堪夸:虽然有所得,但内心的情感依然值得夸赞。
- 强下西楼去:勉强走下西楼,表现出一种不舍。
- 西楼倚暮霞:依靠着西楼,西楼的美丽晚霞映衬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危亭”、“曲沼”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幽的自然环境。
- 拟人:“倚暮霞”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整体呈现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亭子: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与情趣,代表高洁的追求。
- 竹:象征着品德高尚与气节。
- 荷花:象征着纯洁和清雅。
- 酒:代表着友情与欢聚的情感。
- 夕霞: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危亭”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亭子
b) 低矮的房屋
c) 矮墙 -
诗人“数日同携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友情的温暖
c) 忧伤 -
“寻幽殊未极”中“幽”是指什么? a) 明亮
b) 安静而美好的地方
c) 喧闹
答案:
- a) 高耸的亭子
- b) 友情的温暖
- b) 安静而美好的地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自然与人生感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之间的闲适与哲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商隐的《闲游》对比,前者更显豪放与奔放,而后者则细腻而富有哲思,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提供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中国古典诗歌选》:包含多位古代诗人的作品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