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三桥阿房宫废址,在沣镐二京遗迹东北之阿房村南》
时间: 2025-01-01 12:5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水裂阿房,力控骊山势未降。
三百龙鳞无一片,垂杨,不用秋风已断肠。
思绪正茫茫,麦野青青下夕阳。
回首凤城都不见,凄凉,落叶深埋一尺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阿房宫废址的景象,河水将其分隔,骊山的雄伟气势依然不减。昔日辉煌的帝王宫殿如今只剩下三百片龙鳞般的残垣断壁,垂柳在无秋风的情况下也已显得悲伤。诗人在夕阳的映照下,望着青青的麦田,心中满是惆怅。回首往昔的凤城已不复存在,唯有满地的落叶将曾经的辉煌深埋,令人感到凄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二水:指的是两条河流,可能是指沣水和镐水。
- 阿房:阿房宫,古代秦朝的宫殿遗址。
- 骊山:指的是陕西的骊山,历史上与阿房宫相邻。
- 龙鳞:比喻建筑的残破,暗指阿房宫的壮丽已不再。
- 垂杨:指的是低垂的柳树,象征凋零。
典故解析: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因其奢华而被后世称道,但最终因战乱而毁灭。诗中提到的“凤城”可能指的是长安,曾经的繁华如今只剩下荒凉的废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河,现代诗人,作品常常结合历史与现实,关注社会变迁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阿房宫遗址的游历之时,诗人通过对阿房宫的感慨,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繁华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阿房宫废址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开头以“二水裂阿房”揭示了地理的变迁,河流将曾经的辉煌一分为二,暗示了历史的不可逆转。接着提到“力控骊山势未降”,不仅描绘了骊山的巍峨,更象征着那种不屈的历史力量,尽管阿房宫已成废墟,骊山依然屹立不倒。
“垂杨,不用秋风已断肠”一句,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伤感与失落。柳树的低垂与秋风无关,却自带了悲凉的情绪,诗人以此传达了对往事的惋惜与伤感。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使得情感更为深邃。结尾处“落叶深埋一尺黄”则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重负结合,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曾经繁华的失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水裂阿房:两条河流将阿房宫分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力控骊山势未降:骊山高耸,象征着历史的力量依然存在。
- 三百龙鳞无一片:昔日辉煌的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比喻阿房宫的毁灭。
- 垂杨,不用秋风已断肠:柳树无需秋风也显得悲伤,象征诗人内心的惆怅。
- 思绪正茫茫: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去的沉思。
- 麦野青青下夕阳:麦田在夕阳的映照下,景色美丽却又令人忧伤。
- 回首凤城都不见:曾经繁华的凤城已消失,让人感到凄凉。
- 凄凉,落叶深埋一尺黄:落叶覆盖在地,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令人感到无尽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阿房宫比作“龙鳞”,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其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破败。
- 拟人:垂杨似乎有了情感,传达了诗人的伤感情绪。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过去繁华的追忆,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诗人在对阿房宫废址的描绘中,流露出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阿房宫:象征历史的辉煌与衰落。
- 骊山:代表着亘古不变的历史力量。
- 垂杨:象征着凋零与悲伤。
- 落叶:时间流逝与过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乡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魏新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二水裂阿房”中的“二水”指的是?
- A. 两条河流
- B. 两个湖泊
- C. 两个山峰
- D. 两个城市
-
诗中提到的“垂杨”象征着什么?
- A. 幸福
- B. 悲伤
- C. 繁荣
- D. 希望
答案:
- B. 魏新河
- A. 两条河流
-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愁苦。
- 李白《庐山谣》: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作品选》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理解和欣赏魏新河的《南乡子》,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体验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