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

时间: 2025-01-01 15:30:41

天借春光洗绿林,战尘收尽见花阴。

好生本是君王德,

忍死何妨壮士心。

曾贺截云翻栅远,仍闻劚冻下营深。

井陉昨日双旗入,萧相无言泪湿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

天借春光洗绿林,
战尘收尽见花阴。
好生本是君王德,
忍死何妨壮士心。
曾贺截云翻栅远,
仍闻劚冻下营深。
井陉昨日双旗入,
萧相无言泪湿襟。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借助天意洗净了绿林,
战场上的尘埃已收尽,眼前是花下的阴影。
这本是君王的恩德,
壮士心中宁愿忍受死亡。
曾经祝贺云翻栅栏远去,
如今仍听得劚冻下营的声音。
井陉的双旗昨天已入营,
萧相无言,泪湿衣襟。


注释

字词注释

  1. :洗净、清除。
  2. 战尘:战争中的尘土,象征战争的残酷。
  3. 君王德:指君主的恩德、德行。
  4. 忍死:甘愿为国捐躯。
  5. 截云:形容飞行高远或云层的变化。
  6. :指破冰,形容寒冷的天气。
  7. 井陉:地名,战役的一个地点。
  8. 萧相:指萧景祺,古代相国。

典故解析

  • 君王德:指古代君主的仁德,强调统治者对百姓的关怀与爱护。
  • 忍死何妨:表现出壮士为了国家愿意牺牲的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巨源(约公元790年-约公元860年),字子云,号白云,唐代诗人,因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的动荡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壮士的豪情,表现出对君王恩德的感激以及对战士牺牲精神的敬佩。


诗歌鉴赏

《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的古诗。诗中以春天的光景开篇,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战争的对比,春光洗净了战尘,象征着和平的到来与新的希望。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在这幅画面中,君王的恩德被诗人高歌,体现了对统治者的期望与依赖。

诗中“忍死何妨壮士心”一句,展现出士人的豪情与壮志,表明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诗人以感慨的语气,表达出自己对壮士们的敬重,认为即使面临死亡,也应该勇敢无畏,这种情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尤为深刻。

后面几句提到“井陉昨日双旗入”,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归来,表现了对战斗的痛苦与士人无言的悲伤。最后“萧相无言泪湿襟”,则用悲切的情感结束,传达了对战斗与牺牲的深刻感触,透出一种无奈与哀伤的氛围。

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的热爱,也对士人的敬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借春光洗绿林:春天的阳光通过天意,照耀并洗净了绿林,暗示了新生的希望。
  2. 战尘收尽见花阴:经过战斗的尘埃已被清除,眼前见到的是花下的阴影,象征着和平的降临。
  3. 好生本是君王德:这是君王的德行,强调统治者的恩惠。
  4. 忍死何妨壮士心:壮士甘愿为国捐躯,表现出无畏的精神。
  5. 曾贺截云翻栅远:曾经祝贺云飞翻越栅栏,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信念。
  6. 仍闻劚冻下营深:依然能听见劚冰的声音,暗示着寒冷与战斗的艰辛。
  7. 井陉昨日双旗入:井陉的双旗已进入营地,意味着战斗的结果。
  8. 萧相无言泪湿襟:萧相无言,眼泪湿透衣襟,表现出对战斗的悲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洗净的力量,暗示着新生。
  • 对仗:如“战尘收尽见花阴”,形成整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君王仁德的感激与对壮士牺牲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希望与新生。
  • 战尘:代表战争的残酷与苦难。
  • 花阴:美好与和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战尘”象征什么?

    • A. 战争的胜利
    • B. 战争的残酷
    • C. 春天的到来
    • D. 美丽的花朵
  2. “忍死何妨壮士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恐惧
    • B. 无畏
    • C. 疲惫
    • D. 快乐
  3. 诗中“井陉昨日双旗入”指的是什么?

    • A. 友军的归来
    • B. 战斗的结束
    • C. 新的征程
    • D. 祭奠死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by 杜甫
  • 《出塞》by 王昌龄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国家的忧虑。
  • 《出塞》:表现出壮士的豪情与对敌人的不屈精神。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战争与牺牲时所展现出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邃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