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馆》

时间: 2025-01-04 10:49:29

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

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

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

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
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
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
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


白话文翻译:

雷声在龙门山上响起,雨水洒落在赤城观中。
凄凉的山木高耸,广阔的尘土道路已被打断。
鱼儿和龙儿在新波中欢喜,燕雀们聚集在空中帷幕之下。
微风轻轻吹起,靠着拐杖的我看着众多的云彩散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雷起:雷声响起。
  • :洒落、降落。
  • 萧骚:形容凄凉、空旷的样子。
  • 浩荡:形容波澜壮阔的样子。
  • 尘路:尘土覆盖的道路。
  • 鱼龙:比喻水中的生物,常用于描写水的生气。
  • 新波:新近产生的波浪。
  • 虚幔:空中的帷幕。
  • 开户:打开、启开。
  • 微风兴:轻风兴起。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龙门山”指的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常常与传说和诗歌中的意象结合,象征着高大和雄伟。“赤城观”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观景台或名胜,而“鱼龙喜新波”则反映了对自然变化的欣喜和生命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集(1241-1316),字子观,号白云,元代诗人,生于江苏,后迁至浙江。虞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自然。他的作品多描写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赤城观时,正值雨后风清的时节,诗人将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融合在一起,以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诗歌鉴赏:

《赤城馆》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以“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引入,描绘了一个雨后的清新场景,雷声和雨水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接着“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的描写,则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广阔,山木高耸,尘土飞扬,隐喻着自然的力量。同时,“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则传达出生物在新变化中的欢愉,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最后一句“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通过描绘微风的轻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密感受,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那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氛。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与细腻的意象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多变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深邃,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哲思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雷起龙门山:描述了自然景象,雷声在高耸的龙门山上响起,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2. 雨洒赤城观:雨水洒落,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表现了环境的湿润与新鲜。
  3. 萧骚山木高:山木的高耸与凄凉形成对比,传达了一种孤独的美感。
  4. 浩荡尘路断:尘土飞扬的道路被打断,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鱼龙喜新波:生物们在新波中欢快游动,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6. 燕雀集虚幔:小鸟聚集在空中,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7. 开户微风兴:轻风徐来,带来宁静的感觉。
  8. 倚杖众云散:靠着拐杖,静观云彩散去,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描绘鱼龙的欢愉,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体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变化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内心情感紧密联系,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威严。
  • :代表了滋润与生命,象征着万物生长。
  • 山木:象征着坚韧与高尚的品格。
  • 鱼龙:生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活力。
  • 燕雀:象征着自由与快乐的生命状态。
  • 微风:象征着宁静与舒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门山”象征什么? A. 力量
    B. 生命
    C. 高耸的自然
    D. 以上都是

  2.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生命的热爱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宁静的生活
    D. 以上都是

  3. “开户微风兴”中的“开户”意指什么? A. 开始
    B. 打开
    C. 结束
    D. 关闭

答案

  1. D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 -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虞集的《赤城馆》更多地展现了动态的自然景象,而王维则侧重于静谧的山水意境。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理解。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虞集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