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月轩(京兆杜本隶颜)》

时间: 2025-01-01 14:42:17

方池积雨收,新水三四尺。

风定文已消,云行影无迹。

渊鱼既深潜,水华晚还出。

幽人无所为,持竿坐盘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月轩(京兆杜本隶颜)
作者:虞集 〔元代〕

方池积雨收,新水三四尺。
风定文已消,云行影无迹。
渊鱼既深潜,水华晚还出。
幽人无所为,持竿坐盘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雨后池塘景象。水位已经回落,池水清澈见底,有三四尺深。风平浪静,水面的波纹消失,云彩在空中慢慢移动,影子也无处可寻。深渊中的鱼已经潜入水底,傍晚时分水面又泛起涟漪。诗人坐在石头上,手持钓竿,闲适地享受这一刻的宁静,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


注释:

  • 方池:方形的池塘。
  • 积雨:指雨水积聚。
  • 水华:水面的涟漪或光泽。
  • 幽人:隐居或闲适的人,诗人自指。
  • 持竿:手握钓竿,指钓鱼。

典故解析:

该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中“幽人”一词暗示了隐逸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隐士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普遍,许多诗人都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虞集(1275-1348),字子文,号白云,元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之时,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元代社会动荡,文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钓月轩》通过描绘雨后池塘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前两句以清新的景物描写开篇,描绘了雨后池塘的水面平静,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接着,风定云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钓鱼的幽人虽无所事事,但在这片宁静中却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快乐与满足。诗人用“持竿坐盘石”来体现一种闲适的状态,虽然没有外在的事物可做,但心灵却在自然中得到了释放,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俗的超脱。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虞集作为元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哲理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方池积雨收:方形的池塘中雨水已经积聚完毕。
    • 新水三四尺:新来的水深约三四尺,清澈透明。
    • 风定文已消:风平浪静,水面的波纹也已消失。
    • 云行影无迹:云彩在空中缓缓移动,影子不再明显。
    • 渊鱼既深潜:深渊中的鱼已然潜入水底,隐匿无踪。
    • 水华晚还出:傍晚时分,水面又泛起涟漪。
    • 幽人无所为:隐居的人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 持竿坐盘石:他手握钓竿,坐在石头上,悠闲自得。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华”比喻水面的涟漪。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与动作,如“云行影无迹”。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有对仗之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文人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清澈、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平静。
  • :隐喻隐逸与追求自由的生活。
  • :象征流动的时光与自然的变化。
  • :象征坚固与安静,诗人坐在石上,表现稳定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方池积雨收”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池水的清澈
    • B. 雨水的积聚
    • C. 水深的变化
    • D. 风的变化
  2. 诗人所描绘的“幽人”有什么特点?

    • A. 忙碌的生活
    • B. 安静的闲适
    • C. 对世俗的追求
    • D. 不善于钓鱼
  3. 诗中的“水华”指的是什么?

    • A. 水的深度
    • B. 水面的波纹
    • C. 水中的鱼
    • D. 池塘的形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静夜思》 - 李白
  • 诗词对比

    • 《钓月轩》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却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钓月轩》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闲适,而《早春》则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生命的蓬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作者:张某某
  • 《元代诗人与其作品》 - 作者:李某某
  • 《虞集诗歌研究》 - 作者:王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