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高歌·感怀》
时间: 2025-01-01 09:5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高歌·感怀
作者: 张弘范 〔元代〕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
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
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
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旧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
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过去十年生活的感慨。十年间,歌声依旧,然而自己却渐渐白发苍苍。西风起时,鲈鱼鲜美的味道让人向往,而此时已是暮年景象。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感受到人生的荣枯如梦幻般无常,令人反思自己的处境。岸边的柳树苍翠欲滴,江水波光粼粼。那首阳关曲低声吟唱,唯恐行人因思乡之情而心伤。十年的旧剑,令人叹息,一曲琵琶似乎暗藏着别离的情愫。在明月照耀下,江边告别湓浦,愁苦的心情伴随夜雨而来。
注释:
- 燕月:指的是燕国的月亮,象征着安逸的生活。
- 吴霜:指吴地的霜雪,这里暗示时光的流逝与衰老。
- 桑榆暮景:意为人生的晚年时光,桑榆常用来象征晚年。
- 傀儡:比喻无意识状态或被操控的生存状态。
- 阳关:古代名曲,常与离别相关联。
- 兰舟夜雨:指代夜间乘舟,伴随细雨,增添离别的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弘范,元代诗人,生于社会动荡时期,经历了明初的变革。在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张弘范晚年,正值其人生反思期,结合个人经历与历史变迁,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名,体现了元代诗词的音乐美。全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怀旧之情,作者以优美的意象描绘出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开篇的“十年燕月歌声”,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积累与生活的变化,随即通过“几点吴霜鬓影”表现出岁月带来的衰老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西风吹起鲈鱼兴”,既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也隐喻着人生的兴衰。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人生幻化如泡影”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反思。“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衬托出内心的孤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惆怅,展现出一位诗人在生命尽头对过往岁月的深刻沉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燕月歌声:回忆往昔,感叹岁月的流逝。
- 几点吴霜鬓影:衰老之感油然而生,映衬出时间的无情。
- 西风吹起鲈鱼兴: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兴衰相互交织。
- 已在桑榆暮景:明白自己已进入人生的晚期。
- 荣枯枕上三更:夜深人静时,对人生荣华与衰落的思考。
- 傀儡场头四并:比喻人生如同傀儡般无力。
- 人生幻化如泡影:人生短暂且虚幻,令人感悟。
- 那个临危自省:自我反省在逆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 岸边烟柳苍苍:描绘出宁静的环境,衬托内心的孤寂。
- 江上寒波漾漾:波动的江水象征着人生的起伏。
- 阳关旧曲低低唱:怀旧之情浓厚,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 只恐行人断肠:离别的愁苦,情感深刻。
- 十年旧剑长吁:对往昔的感慨与无奈。
- 一曲琵琶暗许:琵琶声中藏着无尽的情感。
- 月明江上别湓浦:在明月下与故地告别,情景交融。
- 愁听兰舟夜雨:夜雨中的舟行,愁绪满怀,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泡影”,强调其无常性。
- 拟人:通过“寒波漾漾”赋予江水以情感。
- 对仗:如“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沉思,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月:象征安逸,代表过去的美好时光。
- 吴霜: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来衰老与孤独。
- 桑榆:象征晚年,人生的终点。
- 阳关:离别的曲调,寄托思乡之情。
- 兰舟夜雨:孤独与思念的象征,增强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十年燕月”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人生幻化如__”,强调了人生的短暂。 答案:泡影
-
判断题:该诗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张弘范的《醉高歌·感怀》更为沉郁,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思与怀旧,而《将进酒》则更为豪放,强调及时行乐的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词典》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