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蒋晱 〔清代〕
独上高楼怅晓风。
无端愁思碧云封。
春归那忍芳菲尽,
怕见成阴绿色浓。
情索寞,意倥偬,
梦回香阁雨声中。
知情燕子怜人寂,
时向帘前诉落红。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登上高楼,感受清晨的微风,心中无端的愁绪如同被碧云封住。春天的离去怎能忍心让花香尽散,生怕看到浓密的绿荫掩盖了芳菲。情感孤寂,思绪繁杂,梦中回到那香气四溢的阁楼,听见窗外细雨的声响。知情的燕子怜悯我孤寂的心情,时常在窗前诉说那落红的故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怅:感到惆怅。
- 无端:没有理由。
- 芳菲:花草的芬芳。
- 成阴:形成浓密的阴影。
典故解析: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离去,常用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晱,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夏交替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离去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时节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对高楼晨风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尽怀念与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首句“独上高楼怅晓风”即设定了诗人孤独的基调,清晨的微风带来的是无尽的愁思。紧接着,诗人通过“春归那忍芳菲尽”表达了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哀怨,春天的花香即将消散,让人倍感惋惜。这里的“芳菲”不仅是花的美丽,更是美好时光的象征。
中间部分“情索寞,意倥偬”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烦乱,情感的复杂与思绪的纷扰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同身受。最后,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理解诗人的孤独,诉说着落红的故事,完美地融合了人和自然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上高楼怅晓风:独自一人登上高楼,感受到清晨的微风,心中愁苦。
- 无端愁思碧云封:无缘无故的愁绪如同被碧空的云朵所封住。
- 春归那忍芳菲尽:春天离去,怎能忍心让花香消散。
- 怕见成阴绿色浓:害怕看到浓密的绿荫遮掩了花的芬芳。
- 情索寞,意倥偬:情感孤寂,心意纷乱。
- 梦回香阁雨声中:梦中回到那香气四溢的阁楼,听见雨声。
- 知情燕子怜人寂:知情的燕子怜悯我的孤独。
- 时向帘前诉落红:时常在窗前诉说那落红的故事。
修辞手法:
- 拟人:燕子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表现出对诗人的关怀。
- 对仗:如“情索寞,意倥偬”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与对孤独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心灵的高度与孤独。
- 晓风:清晨的风,象征新的开始与无限的可能。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去,情感的寄托。
- 落红:象征逝去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芳菲”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果实
C. 绿叶
D. 雨水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宗元《江雪》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蒋晱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但蒋晱更多聚焦于自然与内心的情感交融,而李清照则侧重于个人的孤寂与思念,展现出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与文化》